蘋論:慎防港共分化 張超雄從善如流 - 李平

蘋論:慎防港共分化 張超雄從善如流 - 李平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提出私人條例草案,以政府草案為藍本,提議將台灣納入現有的引渡條例,並以單次、單向方式,將逃犯由香港引渡至台灣。這個草案旋即獲律政司法律草擬專員發出證明書,消息一出,張超雄備受批評,被質疑重啟送中、賣港。張超雄的草案原則上沒錯、頗有可取之處,但時機上欠妥,已變成港共分散輿論焦點的工具,張超雄宣佈撤回草案,可謂從善如流,不只為林鄭政府提供聽取民意示範,也為抗爭者不割席、不篤灰提供信心示範。

挑撥矛盾 特府選時機回應

其實,最早提出私人條例草案以解決台灣殺人案疑犯引渡問題的民主派議員,並非張超雄。公民黨楊岳橋、民主黨尹兆堅早在4月、5月已分別就《侵害人身罪》、《刑事司法管轄權條例》的修訂提出私人草案。但林鄭政府一意孤行,直到6.16大遊行前才宣佈暫緩修例,從不採納立法會議員或法律界、學術界提出的其他方案。

直至昨日,楊岳橋才收到特首回信,拒絕批准他將草案提交立法會首讀,張超雄獲律政司法律草擬專員發出證明書,尹兆堅尚未獲回覆。林鄭政府選擇在民陣發動7.21遊行之際分別回應民主派議員的私人草案,拒絕與批准的時間點選擇、動機不能不令人質疑。特別是張超雄曾為社福界議員,過往一些政策主張不被激進本土派接受,他今次提出私人草案,與其他民主派議員也未充份溝通,因此第一時間陷入重啟送中、賣港的質疑聲中,港共挑撥矛盾的奸計幾乎得逞。

不過,很多網民提出質疑是因為未詳細了解張超雄草案的具體內容,誤解、被誤導的不在少數。張超雄草案至少有三個可取之處:一是解決陳同佳引渡問題,不因反對林鄭政府濫修例而放棄申張正義,可將林鄭月娥軍,撕破林鄭所謂初心為死者家屬討回公道的面紗;二是把台灣納入現有引渡條例適用範圍,沒有特府方案矮化台灣主權問題,可為台灣接受;三是單次、單向向台灣引渡疑犯,不會引致在台灣的政治犯被引渡回港。

因此,也有法律界人士、時事評論員為張超雄背書、辯解,也有抗爭者本着近期不割席、不篤灰的原則,呼籲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張超雄也在昨日早上的記者會上明言不會容許政府或建制派偷雞再推送中,他有權在任何時間撤回。

坦然道歉 挽回不割席信心

不過,張超雄的解釋仍未讓抗爭者盡釋疑慮。一方面,中共港共的五毛繼續故意混淆視聽,刻意在民主派議員與抗爭者之間製造是非,這正正反映港共此時批准張超雄草案上立法會,是刻意分化的奸計。另一方面,的確有一些本土派人士再次表達對張超雄的不滿,有一些抗爭者擔心五大訴求的焦點被分散,有些抗爭者認為如何處理陳同佳案是林鄭政府的責任,現時勿需民主派去操心,反而應擔心林鄭政府的惡法借屍還魂。所幸,張超雄身為民主派議員,沒有陷入中共、港共的偉光正,而是從善如流,昨日傍晚再會見傳媒,宣佈撤回有關私人草案,更為在敏感時刻提出私人草案坦然道歉。

張超雄撤回私人草案,是徹底斷絕中共港共藉機分化抗爭者的有效方法。有抗爭者隨即收回豬隊友的批評,向張超雄致歉。這種互動所體現的不割席、不篤灰的合作抗爭精神,更難能可貴,日後無論中共、港共再如何藉讚賞或批評民主派議員或抗爭者,都難以再挑撥其中的矛盾,這也是港人最終戰勝邪惡政權的信心所在。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