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來自四川的陳先生和方小姐,已是連續第四年為了香港書展而專程來港。吸引他們的,是書展裏的講座,以及大量的書和折扣優惠。不過,陳先生是為了出版社自行舉辦的小型講座而來港,他覺得書展官方的大講座越來越不吸引,今年一場也不打算去。他看見香港書展邀請這麼多大陸作家來講講座,感到很奇怪,他來香港,是想接觸香港作家。
他是愛書之人,對政治哲學特別感興趣,來香港大量購買關於民主自由的書,也購買一些內地不會出版的書,同時購買內地有出版但又刪減了內容的港版書。他說,自己來港購書四年,練就了自我審查的能力,知道買哪些書可以順利過關,他旁邊的方小姐立時說:「今年春節,我們過關被扣了九本書!」
翻牆看新聞 理解抗爭始末
他們愛看港版書,是因為香港仍有出版自由。陳先生說:「現在內地作家有自我審查,知道有些內容出不了就不寫了,這令人氣憤,為了出書而不把該寫的東西寫出來。」所以他們來香港買書、讀書,從書中明白了何謂自由、正義、政府、公民、民主,然而,所有理念都無法在他們生活的城市實踐。他們說,自己是底層市民,且家庭和事業都在四川,他們離不開四川。
於是,因閱讀而得的獨立思想,令方小姐感到痛苦,「知音很少,自己好像沒有朋友一樣。人是群居動物,不僅要吃飯,還要精神交流。但我們在四川顯得很孤獨,沒有精神上的交流。」陳先生說,孤獨感也來自政府做得不對時,自己無法改變它,同時身邊的朋友會站在政府的立場。
但在這種狀態裏,陳先生認為讀港版書更有意義,「至少做一個相對自由的人,思想自由。」而每次來港購書,特別是一年一度的大型書展,方小姐的感受是:「就像我們四川人很久沒有吃回鍋肉一樣,一看,就是很興奮,你隨便說,多少錢,給你。」
陳先生和方小姐都知道,此刻的香港是在反送中運動裏,他們表示四川人都知道這件事,但消息來源是政府發放的單一新聞,陳先生說:「就是香港青年打警察,但不會說為甚麼打警察,為甚麼抗爭,原因和訴求都不說。」他們通過翻牆看香港的消息來理解事情。
陳先生認為,內地人從未享受過自由,不知道自由為何物,而香港人是從小生活在一個自由的社會裏,當失去自由,肯定會出來反抗。而方小姐則說:「我覺得根本的一件事是香港人是公民,我們是奴才,皇帝說是就是。你們是公民,你們有權利有義務,我們沒有。」
他們認為,《逃犯條例》修訂如果通過了,香港的言論和出版自由就會逐漸消失,最後香港的書和大陸沒有分別,這樣,他們就不會再來香港,因為香港已失去了吸引他們的東西。
■記者趙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