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專題:打擊「大、洋、怪、重」整改街名地名擾民 文革2.0捲全國

兩岸專題:打擊「大、洋、怪、重」
整改街名地名擾民 文革2.0捲全國

中美貿易戰難分難解之際,中共官媒一再推出重磅文章抨擊「崇洋媚外」,矛頭直指主張與美國妥協的「投降派」官員及公共知識分子。與此同時,席捲全國的整改街道、小區名稱「大、洋、怪、重」運動,同樣是對準「崇洋媚外」。不少輿論認為,旨在樹立「文化自信」的改名運動是瞎折騰、侵犯民眾權利,反映官方意識形態正在收緊,某程度上是「文革2.0版本」。有人批評,如果地名洋化就是崇洋媚外,網商「阿里巴巴」的名字來自中東,要不要改?更有人調侃,「中南海」並非海,而是湖泊,名不副實,應該排在整改之列。
特約記者:尉遲敬

這波打擊「洋地名」運動始自去年12月,民政部、公安部、住建部等六個部門印發整頓不規範地名通知,要求各地3月底完成「摸底」排查,國家主席習近平「潛邸」時期曾長期主政的福建省福州市表現積極,明令今年9月前完成清理摸排名單,首批整改地名有30個,如「羅馬景福城」及「東方紐約」小區被指「洋」;「成龍路」以及「皇恩路」被指「怪」;「海韵國際城」被指「大」,皆屬「不宜」之列。在習曾任職的廈門市,則有30多個地名需整改,有傳言稱,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親自題名的「海滄大橋」有可能被去掉「大」字,變成「海滄橋」。

海南或要求維也納酒店改名。

房產證車站導航全要改

北起內蒙,南至海南,東起江浙,西至四川,地名整改如火如荼。廣東省民政廳在官網推出《關於公布需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清單(第一批)的通告》,全省需整改的地名逾300個,其中廣州市有23個地名上榜,諸如「新半天山」、「合一國際」、「一品湖山」、「萬科歐泊」、「羅馬家園」、「廣州天祺」、「濱江水戀」等,皆因崇洋、怪異或誇大等罪名,難逃整改命運。

對於新一輪整改運動,民間議論紛紛,指摘這是勞民傷財,因所住小區或大廈的名稱變易影響廣泛,身份證、戶口簿、房產證要跟着改,公交站、地圖冊也要改,電子導航圖亦不例外,否則依賴導航的司機會找不到目的地,類似的困擾很多。

中南海被調侃名不副實

也有人批評,如果地名洋化就是崇洋媚外,高官權貴紛紛將家人送到西方國家讀書,直至移民外國,算不算崇洋媚外?網商阿里巴巴的名字要不要改?中南海並非海,而是一個湖泊,名不副實,也應該在整改之列。加拿大華裔作家盛雪認為,改地名是邪惡的中共文化的體現,是中共外強中乾的掙扎。她認為,現在不是文革重來,而是文革在從中國從未結束過,只是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被整改波及的工商界也大吐苦水,在海南擁有十多家分店的維也納國際酒店集團上月發佈聲明,指酒店名稱是在2012年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註冊的合法品牌,向省民政廳提出異議。

然而,儘管民間反對聲音強烈,官方不為所動。海南省民政廳官員接受採訪時強調,中國要有文化自信,中國有幾千年歷史文化,在中國領土上叫這些洋名合適不?這是不是傷害民族感情?在外國幹嘛不叫中國的地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