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人訪:「香港隊長」交棒真‧守衞年輕人

體育人訪:「香港隊長」交棒
真‧守衞年輕人

前香港足球代表隊隊長陳偉豪於6月16日與太太參加200萬+1人大遊行,數日後有市民轉貼他參與遊行,高舉寫上撤回惡法、釋放學生及傷者及林鄭下台的紙牌到社交平台,市民大讚他好波,是真正的香港隊長。這位向來喜歡表達意見的守衞坦言,真正好波是勇於站出來抗爭的年輕人,「冇呢班勇敢嘅人,好多嘢已經過咗,全靠佢哋暫時守住,佢哋先係出色守衞。」陳偉豪如是說。
記者:曾雁平
攝影:李家皓、夏家朗

雨傘運動後對年輕人改觀

政府強推惡法,偉豪認為是分裂社會的元凶。

在這個世代,不是很多公眾人物敢於向政府說不,尤其在左傾的體育界,運動員敢於站出來的更少,陳偉豪是少數。五年前的「雨傘運動」,他親身到金鐘、銅鑼灣及旺角了解年輕人在現場做些甚麼,今年初夏的《逃犯條例》修訂觸起民憤,令他繼2014年後再走上街頭,向政府表達訴求,不同的是,今次上街多了太太在旁。

37歲的偉豪坦言自小愛表達自己看法,或與性格有有關,他說:「由細到大基本上係乜都講,當然要睇場合,好怕屈埋自己,鍾意講嘢去表達自己,可能得罪人都唔知,但唔會將啲嘢收埋,屈埋屈埋會屈到病,講咗舒服啲,大前提係唔傷害人就可以講。近年少咗,盡量唔公開表達諗法,但有傳媒約訪問會盡量配合,做訪問係想知事實同我嘅諗法,家陣做訪問會再講深入少少,可能同年紀大咗有關。」

「雨傘運動」期間,偉豪與友人到場原意是了解實況,因不想單靠上網或看新聞,他說:「雨傘運動前,對政治冇乜立場,唔知咩係民主派同建制派,雨傘運動開始後唔想只睇傳媒嘅報道,所以親身到場,現場接觸到呢班人,感覺完全唔同。當時好多人話90後係廢青,但親身接觸過後對後生仔完全改觀,同我接觸嘅90後球員完全唔同,佢哋好有秩序,有禮貌,三唔識七,走嚟派飯派水畀我,唔亂拋垃圾,唔惹事生非,如果由佢哋決定香港未來應該靠得住,年輕一代有希望,同只接觸足球世界嘅球員有啲唔同。之後幾支持佢哋,佢哋有一種信念,唔講係咪犯法,有人做合法嘅事,但內裏都可以係十惡不赦。」

偉豪在金鐘連儂牆留下「香港人加油」五字,為港人打氣。

新一代想法堅定自感羞愧

對比「雨傘運動」,偉豪指今次更大件事,因向來不看新聞,不理政治的太太也主動要求上街表達不滿政府的訴求,可看到事件有多嚴重,因為影響不止這代,還有下一代。「出嚟行只係出一點綿力,行5、6個鐘,真真正正靠一班比較勇敢嘅人,如果唔係佢哋,好多嘢已經過咗,全靠佢哋暫時守住,佢哋係出色守衞,我唔係。太太從來唔提政治,太太叫出去行,當然好,非常好,呢啲情況要出嚟,7.1好少行,呢次關乎下一代嘅事,要盡啲綿力。」

不怕運動員身份而懼怕表態嗎?偉豪強調,因為以一般市民身份參與反修例遊行,如連遊行也懼怕,那就真的沒希望,並指自己只是低調遊行:「唔通下次要戴埋飛虎隊頭套遊行?我覺得唔使,如果咁樣都算有問題,咁就係佢哋嘅問題,所以冇得驚。自己亦從來唔會主動叫人遊行,每個人立場唔同,出嚟行已預咗俾市民認到,見到好多人,有打招呼,我都係香港人箒,正常遊行,唔使戴口罩,唔怕俾人認到,怕咩?又唔係壞事,以遊行表達訴求,香港仲有自由,可表達訴求,影響唔止下一代,成件事對香港冇着數,有人拎公義出嚟講,唔好玩啦,攞啲口術去製造啲藉口推一啲嘢,呢啲係個人利益。」

事件上,像他這樣的中年人,除感無助,還要靠能力其實有限的年輕人「衝」,偉豪自感羞愧。「因為有家人,好多嘢要諗清楚,可做嘅有限。當年讀書留班唔覺得醜,仲同阿媽講又留班,家陣坐喺屋企睇新聞,幫唔到年輕人,有少少無助,亦自責好冇用。網民話我係香港隊長,其實只係前香港隊長。」

步入球員生涯尾聲,偉豪(右二)推行「足球小將校園計劃」,推動基層足運。

年輕球員低調上街支持

偉豪透露以他所知,有不少球員有參與6月9日及16日的2次百萬人大遊行,當中更以年輕一輩為主:「大部份後生嗰班,其實係有出嚟遊行。以市民身份遊行唔係想代表咩界別,但喺體育界畀人感覺唔係太好,而足球涉及唔止球員,仲有商業同贊助,所以球員相對比較低調,就算有去,都唔會喺社交平台貼相貼文打卡。」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港超聯年輕球員承認,曾參與兩次百萬人遊行,但只是以市民身份與朋友參與,以示反對惡法,並指兩次參與遊行的人數之多及場面非常震撼。偉豪表示:「可能有啲人對件事冇立場,但可能見到好多藝人一啲睇法而影響到佢哋嘅想法,自己未有咁大影響力,只係做番普通市民要做嘅事。」從今次事件所見,他覺得這代年輕人的想法更堅定,勇於表達訴求。

陳偉豪參加6.16的200萬+1大遊行,與年輕人一同反惡法。資料圖片

社會撕裂政府責無旁貸

雖說體育不應牽涉政治,但實際上並不可能,像香港各大小體育總會隸屬港協暨奧委會管轄,又靠政府資助營運及推動,故香港體壇明顯親建制派,不過,今次反送中的逆權運動中,部份本地體育名將如李慧詩、陳婉婷等也先後在社交平台撰文撐港人。

對於年輕一代不惜賠上前途也要抗惡法,偉豪的論點是年輕一代不希望香港再變,上一代卻反斥這代「搞搞震」:「明唔明班後生仔幫緊你哋,家陣係邊個加緊啲嘢,改呢啲,又改嗰啲,大家諗吓以前嘅和諧,家陣邊個變緊呀?係個政府變嘛,上一代話唔想變,家陣話班後生仔出嚟反抗係錯。」社會出現嚴重分歧,年輕義工於各區守護遍地開花的連儂牆也遭反對者襲擊,可想像社會對立有多嚴重。

偉豪坦言家人反對上街,已到沒有甚麼討論空間的階段,彼此成長年代不同難免有代溝,但已到沒有討論空間則始料不及:「我哋呢代唔同,有小朋友要供書教學,生活好艱難,社會分裂係邊個搞到咁?係政府。兩代人有代溝,惟有避免講呢啲事,踢波同湊孫,諗法唔同就唔傾呢個問題,以前香港好,在於有自由,家陣係嚟鬧你,冇晒和諧。」他指其實大家沒有仇恨,意見可以不同,應可找到包容點。

對香港人來說,這段時間確實很困擾,偉豪建議大家不開心時應減少上網,希望令情緒冷靜些,自己暫時不看電視,讓給兩個兒子看,如看便看幾個平台的報道,只看某一個電視台容易「領嘢」。

在金鐘連儂牆前,偉豪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