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化】三高成中風主要誘因 少運動心血管腦血管暗藏危機

【年輕化】三高成中風主要誘因 少運動心血管腦血管暗藏危機

【特約報道】以前中風是老人家才容易患上的疾病,近年中風已有年輕化趨勢,40-50歲的病患者開始增加,甚至廿歲年輕人也會中招。中風死亡率約為25%,已成為香港第4號殺手,現時每年約萬人因急性中風入住公立醫院,部份因延誤治療對病人腦部構成永久性損傷,情況令人擔憂。有醫生指中風與都市人的生活習慣有關,尤其是引至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三高問題的飲食習慣,更加是中風的元兇之一。

中風之所以令人聞之色變,在於一旦腦部血液供應減少會令腦細胞缺氧,數分鐘內就可以令腦細胞損壞而失去功能,進而令該部份腦細胞所支配的身體功能受障礙。中風一般可分為兩種類型:缺血性腦中風及出血性腦中風。缺血性中風是腦血管栓塞所引致,佔中風個案七成,與「三高」或患有心房顫動有關;出血性中風是指腦內血管爆裂出血,血塊導致血管受阻塞,多與長期的高血壓有關。

中風的成因很多,例如本身患心臟疾病、先天血管病變,或有代謝性疾病的人士,均為高危一族。另外長期食用高脂肪食物或飲用大量糖份偏高飲料,也較易出現中風情況。想預防中風除了注意飲食之外,適量的運動可以減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並改善冠狀動脈的循環,減低中風風險。

長期食用高脂及反式脂肪食物,有增加三高危機。

從中醫角度看,治療急性中風會採用針灸刺激穴位「醒腦開竅」,達到疏通經絡和止血的作用,有機會減輕中風帶來的嚴重併發症。例如在中風復康治療上,會用針灸協助患者恢復肢體功能、失語和吞嚥困難等情況。至於在用藥方面,中醫臨床常用到「補陽還五湯」,或可改善缺血性中風患者的偏癱、失語等症狀之餘,對部份患者有一定作用,同時沒有與西藥相沖問題,與針灸一樣安全有效。

適量的運動可以減低三高,對預防中風有幫助。

不過遇上緊急情況,不得不提安宮牛黃丸,如馬百良出品安宮牛黃丸就依據祖傳藥方,成份包括牛黃、麝香、僵蠶、防風、全蠍、膽南星、天花粉、薑半夏等等。當中牛黃可清心瀉火、麝香可開竅通絡、全蠍則可袪風解毒,適合體內熱毒太盛、肝火重會面紅目赤及痰多難出人士。不過留意市面上有些安宮牛黃丸以普通食物形式包裝,只標示營養標籤。事實上,香港售賣的中成藥須經中醫藥管理委員會申請註冊,馬百良安宮牛黃丸的包裝上就有法例條文訂明的標籤及說明書的法例條文,以及中成藥註冊標號,經過藥理、毒理同穩定性測試,對消費者來說自然更有保證。

中醫典籍裏裡說明,安宮牛黃丸有醫治中風昏迷,中風卧床,神志不清等作用。

馬百良安宮牛黃丸有清熱開竅之用,而且已經過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