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病者拔罐針灸未見成效

女病者拔罐針灸未見成效

【本報訊】關節痛可分為發炎性及非炎性,後者源於勞損或退化,撇除關節置換手術,基本上只能透過藥物或物理治療紓緩症狀。有中年女病人受膝關節痛困擾達10年,經常痛醒夜不成眠,試過拔罐、針灸等方法均未見成效,平日外出更只能「見樓梯就避」。藥劑師提醒市民購買保健品時留意有效成份,不要因多廣告便購買。

夜不成眠 見樓梯就避

53歲的Tina(圖)說10年前已開始出現關節痛,醫生確診她患上退化性關節炎,其中以膝關節痛最影響日常生活,「冇得再行山,一見到樓梯就要兜路,企得唔耐,瞓覺都成日痛醒。」她指曾試過許多方法紓緩關節痛情況,包括拔罐、針灸、啪骨和飲高鈣奶等,每月未計西醫看病已花上數百元,但坦言不覺有功效,「最後都係靠食止痛藥」。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崔俊明指出,不少關節痛患者都會購買保健品服用,但提醒市民不要以為越多廣告便越有功效,「葡萄糖胺都分幾種,應該問醫生或藥劑師邊款成份有效」。

外國專家Jean-Yves Reginster表示,有效的葡萄糖胺生效時間需時6至8星期,若如Tina般經常感到疼痛者可配合止痛藥服用,及後再因應情況調整止痛藥份量,並強調一些較強效如低劑量的鴉片止痛藥,服用時間及份量必須盡量減少,減輕出現縮瞳、呼吸抑制或痙攣等副作用。
■記者王春怡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