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聽診「馬虎」婦肺炎亡只處方尿道炎抗生素及止嘔針

醫生聽診「馬虎」婦肺炎亡
只處方尿道炎抗生素及止嘔針

【死因研訊】
【本報訊】患有支氣管擴張病的75歲長期病患女華僑,女兒因見她長期便秘,安排醫生上門診治,但醫生疑只打了止嘔針和處方治尿道炎的抗生素了事,家人未幾發現她沒有呼吸,送院證實患上肺炎,急救後不治。死因庭昨召開聆訊,專科報告指死者肺部有雜音,但涉事醫生卻稱聽不清死者的肺部,因窗戶打開被車聲影響,遭裁判官質疑他身為專業醫生明明可關窗診斷,卻以「周圍嘈,聽唔到算」的態度處理。此外醫療報告更指死者被注射過多劑量的止嘔針,導致痰塞住血管。
記者:廖希呈

死者賴來香的女兒江芝嫻供稱,死者經常咳嗽及患有類風濕關節炎、骨質疏鬆等病痛。2016年3月她發覺死者已多日沒排便,肚子更「谷住谷住」,於3月23日致電「香港急症中心」。醫生司徒敬豪於通話內詢問情況後表示「好小事」,可上門打針及塞肛。司徒於下午4時半到達死者將軍澳的住所,江協助死者轉身讓醫生聽診,當時死者神智清醒。及後江離開接電話,折返時死者已睡,司徒收取3,800元後離去。

被質疑份量不恰當

司徒敬豪供稱,上門檢查時發現死者有非特定肚痛,便秘及食慾不振,檢查其肛門後發現沒有被塞,最終給死者注射止嘔針。死因裁判官指司徒曾聲稱有為死者處方9種藥,但家屬卻稱司徒只寫下藥名,沒有配藥。司徒表示不同意家屬說法。裁判官質疑,已配的藥物上應有藥名,為何司徒要再寫藥名於紙上?司徒答藥名不是中文,擔心家屬不明白才會寫在紙上。

裁判官又指,司徒當時為死者注射50毫克的止嘔針,惟死者只得37公斤,問此份量是否恰當。司徒指此份量是正常成年人的用量。死因研訊主任讀出深切治療部醫生的報告,指死者因被注射劑量多的止嘔針,導致她的痰塞住血管。專家報告亦分析,止嘔針產生神志不清、影響呼吸的副作用,於老人身上注射時應小心使用。司徒回應指「打咗咁多年都冇事」。

裁判官稱,司徒當時處方治療尿道炎的抗生素,惟死者是死於肺炎。司徒指,需聽死者背部才能聽到肺部雜聲。裁判官續指,呼吸科專科報告指死者肺部有雜音,問司徒:「你完全聽唔到?」司徒解釋,雖然當時應扶起死者聽肺,會聽得最清楚,但因死者身體脆弱,扶她起身會令她頭暈及疼痛,故沒這樣做。他又指當時單位窗戶打開有車聲,令他聽不清楚。裁判官質疑他作為專業醫生,理應可關窗繼續進行診斷,但其態度卻是「周圍嘈,聽唔到算」。
案件編號:CCDI-27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