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價股一周】新股早已互聯互通 - 梁杰文

【細價股一周】新股早已互聯互通 - 梁杰文

每隻新股的招股章程及申請表格內皆列出申請條件,其中之一是申請者「並非中國法人或自然人」。這條款印在本港的新股申請表格上多年,令許多券商以為不可以為內地人申請新股,但據報一直也有券商以「灰色通道」代內地人申請新股,近來這情況越來越普遍,內地財經網站到處皆是新股廣告,鼓勵內地人開戶抽本港IPO。

配發結果顯示申請人的身份證明文件號碼,以近期「人人有份」的新股安樂工程(1977)為例,向香港結算發出電子認購指示的申請人,舉目所見盡是內地身份證編號。內地身份證號碼有特定規律:倒數第二位顯示性別(男性單數,女性雙數),倒數第五至八位是出生日和月。因此號碼倒數第五六位多數是1-31,因為每月最多31日,倒數第七八位是1-12,因為每年只有12個月。粗略統計,最少近三千個號碼疑似是內地身份證編號,安樂工程有八千多人申請,內地申請人其實佔比高達四成。

內地人不能申請IPO的規定由誰負責執行?保薦人認錢不認人,港交所賺錢至上,監管機構不作為,既然規定名存實亡,理應宣佈新股互聯互通早已實施,歡迎同胞參與,說不定百威也不用取消上市。證監會持牌人,沒持以上股份


梁杰文
財技學人
本欄逢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