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豪早前接受本報專訪時,毫不客氣指目前效力港超聯球會的職業球員,估計有三分一未達職業水平。這位前港隊隊長指出,本地球員能力不足已是公開的事實,只是沒有人願意說出來,並指如早十年前說這番話,可能有較多人注意,情況可能好一點。
有港超聯球會教練及球員私下更指出,實際可能達一半球員水平不足,青黃不接問題嚴峻,因夢想FC自降甲組而暫為自由身的偉豪說:「港隊連台灣都輸埋,如你要我講香港足球進步好多係荒謬,你可以話香港足球係有進步,但明顯地,其他國家進步快你好多,呢啲要正視,冇得逃避,𠵱家水準唔夠,要有人出聲,我唔想球員喺溫室長大,踢到職業,代表香港對外隊先知道能力未達到水準,只停留喺學界同玩青年軍水平。」
本地缺球員接班,好些年輕球員未經過太高強度訓練便加盟全職球隊,等於踢職業才學怎當職業足球員,偉豪直指這是太遲。「港隊上場友賽,新教練選咗唔少年輕球員入隊,但佢唔知道香港足球情況,用咗好多新人。外國22、3歲球員其實已經開始成熟,因為佢哋已用十幾年時間建立基本嘢,係冇比賽經驗;香港年輕球員調轉,踢到職業先開始日操1、2課,水準確實好參差,所以要出聲。香港唔係冇具質素球員,好似陳俊樂、梁諾恆,只係比例少,其他年輕球員唔好覺得自己踢職業就ok,要不停令自己進步。」
青訓問題要重視
港隊新教練麥柏倫領軍首仗,以入籍兵及老將上陣不敵中華台北,偉豪指港隊入籍兵仍是他當年那一批,沒有當打球員,明顯斷層,亦明顯不是金錢可解決到的問題:「由鳳凰計劃到五年策略計劃,睇唔到有明顯幫助;理論上,呢10年青訓有比較多資源,錢使咗但唔覺特別好,證明唔係錢就可解決到問題,唔係叫立法會每年撥10億、20億就解決到。無論職業層面或業餘使用者,都面對訓練場地不足問題,坊間好多足球學校冇場安排訓練,青訓唔係足總組織U10、U12、U14代表隊,搵20個喺嗰個年齡層比較好嘅球員訓練就係青訓,青訓係整個社區,足總應協助搞青訓嘅足球學校解決場地問題,搞青訓冇場,要搞就要幫襯炒場,令想學踢波嘅成本提高。」他補充指足總獲政府撥款,將青訓重責攬上身未必是好事,並進言青訓可由學校開始,先培養小朋友興趣,從而增加參與足球人口。
文:曾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