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
《警察通例》列明:「警務人員如未獲得合法授權或擁有人╱佔用人的同意,不得進入任何處所搜查」。所以上周六的上水衝突中,有警員欲衝入商場制服示威者時,在旁警員心知不妙,合力扯走同僚。於是大家以為,前日警方即使如何在沙田粗暴地清場,也不敢闖入人流非常密集的新城市廣場。結果卻是,警方在源禾路清場時,刻意封鎖附近街道,迫使記者、示威者無路可退走入室內,最終商場變戰場。
前晚第一個戰場,其實是沙田中心。晚上9時許,中心一道門突然打開,在橫壆街不斷被警盾推撞的記者,視線餘光看見數名警員衝入中心追捕兩名男子,顧不得混亂,一擁而入,親眼目睹警方在商場內制服示威者。記者花了相當工夫拍攝後,又有一名年輕女子在記者身後被男警員按倒在地,然後五至六名女警一擁而上。那位女子事後跟我說,警方突然衝她而來,毫不理會身處私人地方,令她感到非常害怕,被帶上警車後要社工協助平復情緒才獲准離開。
示威者本徘徊覓食 氣氛平和
與此同時,進駐港鐵沙田站的警員嘗試闖進新城市廣場。他們每走一步,站在上層的市民就是一輪投擲。突然,另一批警員從沙田大會堂方向進入廣場,肆無忌憚走進大堂;剎那間整個商場殺聲震天、處處火頭,這邊數名警員被傘陣攻擊、那個角落幾名警員又被示威者狂扔水樽及頭盔。見證歷史時刻的記者行家無一不驚訝萬分,盡責採訪之餘也互相提點、注意安全。
這接近兩小時的大型警民衝突,或許有人的印象為警方是「受害者」,於是那些衝突、逮捕畫面來得合情合理:因為示威者盡情宣洩仇警情緒,所以警方還以顏色,雖然沒施放催淚彈,但胡椒噴霧、警棍警盾,能還擊的手法都用盡。
事實上,示威者於室內聚集不等於會引發混亂。對於目擊整晚大部份衝突的我來說,最深刻的印象是警方進入廣場前的一片寧靜,那些示威者徘徊在商場覓食,全然沒有衝突的盤算;以及「清場」後眾人盤踞而坐、享受商場一直沒熄掉的冷氣和音樂。
深夜,當警員一批批地撤退時,我看見守住扶手電梯口的幾位女警目光明顯呆滯,看着示威者的指罵,也不懂板起面孔,或許她們心中帶着和我們一樣的疑問:如果警員沒闖進商場,而是安份守己駐守港鐵站口、大會堂外、沙田中心外,這場亂局會發生嗎?會有人受傷嗎?示威者真的不會自行散去嗎?
諷刺的是,新城市廣場發聲明指,從沒報警或要求同事帶警察進商場執行職務。是誰令商場變戰場,自有公論。
■記者于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