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月娥宣布「暫緩修訂《逃犯條例》」之後,抵死不肯聽從民意,改「暫緩」為「撤回」。六月二十四日,律政司長鄭若驊呼籲港人:「我們何必斟酌一個詞語?修例草案現在既不交立法會審議,到明年本屆立法會任期一滿,自告失效,與大家所要求的已是差不多。」詞語顯然只許州官斟酌,不許百姓推敲。
共產黨向來最會斟酌詞語,否則新香港官家怎會連「大陸」二字都諱言,要改稱「內地」。律政司起訴民權運動者,更見字斟句酌,例如戴耀廷等鼓吹公民抗命,就被控以「串謀妨擾公眾」以及「煽惑他人妨攘公眾」等罪名,深文羅織惟恐不及。而「暫緩」與「撤回」既然差不多,當局怎麼不惜逆民意,硬要「斟酌一個詞語」,誓不更改。
也許,「斟酌」是官家特權,「妥協」則是小民義務。請看五月十二日,修例如箭在弦的時候,港共元老曾鈺成上電視,怎樣批評反修例者:「民主派即使反對修例,也應提出改良辦法,和政府共同努力,務求制定彼此都可接受的方案。政治就是要妥協,民主派現在卻不留任何妥協餘地。」其實大律師公會、法律學教授陳文敏、立法會民主派議員等等,早已提出不知多少改良辦法,只是鄭月娥一律嗤之以鼻,寸步不讓。曾鈺成不是瞎了眼睛,怎會看不見。當然,對共產黨來說,「妥協」等於賤民不斷讓步,直到黨滿意為止。這就是共產黨的政治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