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消委會於今年上半年接獲7宗通渠服務投訴,其中多宗投訴涉通渠公司收費差異大,質素參差。消委會指,當遇上緊急情況,消費者往往「肉俎砧板上」,縱使花掉金錢亦未必能妥善解決問題,令消費者缺乏保障。
高壓槍致喉管爆裂
有投訴人因家中座廁嚴重淤塞,經大廈管理處介紹,找A公司檢查連通渠需費1,500元。師傅初步檢查,提議拆卸座廁作詳細檢查,但需3,800元。師傅在拆卸座廁後,指渠道嚴重生銹,有機會爆裂,加上渠管連接屋內另一座廁,一併處理需費58,000元。投訴人指當時滿地污水,在別無他法下同意,但其後獲悉該公司收費比其他通渠公司高昂。該公司解釋,需承擔高壓通渠的賠償風險,但投訴人指師傅當時並未提及有關風險。
另一宗個案是投訴人選購網上標榜「不成功不收費」的B公司通渠服務,解決家中浴缸去水緩慢問題。該公司於網頁標明維修後一星期如發現相同問題,會免費維修。B公司用高壓槍通渠,收費900元,但師傅離開不久,投訴人發現浴缸持續漏水,多次致電B公司電話不果,至翌日聯絡到職員,對方推說未能安排人手。由於漏水嚴重,投訴人另聘通渠公司跟進,始發現喉管受壓致爆裂,需另付3,000元維修。投訴人不滿B公司不當使用高壓槍致喉管爆裂。消委會曾向B公司交涉遭拒,建議投訴人透過小額錢債審裁處追討,並轉交海關跟進有否觸犯《商品說明條例》。
消委會建議市民除要多參考商戶或技工口碑外,也可聘用註冊的地渠工或喉管工,並提醒市民利用網上轉介平台尋找技工時,要留意中介公司未必會為技工的質素或收費標準作出保障,市民最終仍要與師傅溝通清楚,減少爭拗。
■記者謝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