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警盤問 準醫生堅持前線救人

無懼警盤問 準醫生堅持前線救人

【本報訊】香港告急,年輕人勇於站出來。繼五年前雨傘運動後,中文大學醫學院六年級學生、準醫生陳禕程再次成為義務急救員。這五年間,香港法治、人權不斷被蠶食,民選議員被DQ,送中惡法更會斷送一國兩制,她不忘傘運時傳遍醫學院的一句話──「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白袍之外,為了公義,她甘冒被捕和受傷風險,再次走上街頭,貢獻所長,「如果係正確嘅事,應該要出聲」。

陳禕程在反送中運動中擔任義務急救員,協助招募急救員時也告知有意參加者,急救員可能與示威者一樣有被捕甚至受傷風險。事實非危言聳聽,警方發射其中一枚催淚彈,擊中一個急救站前方,更有任急救員的同學治理傷者時被警方包圍,「做完個case(傷者),我哋個同學問阿Sir(警察)話想走,先開條路窄窄地畀佢走」。

「影響我家園要出聲」

在今次逆權運動中,陳禕程感受到警方敵視市民的程度遠較傘運時嚴重。6.12當日她身穿黑衫,手臂貼上紅色十字,與友人購買了三袋急救物資,包括紗布、生理鹽水、口罩及一箱蒸餾水,原想乘港鐵送去灣仔,但得悉港島多個港鐵站都有警察截查市民,二人便在油麻地站出閘改乘巴士前往,但在油麻地出閘後仍被四名軍裝截停,帶到牆角問話。

「佢(警察)問我哋攞身份證,好唔友善咁問我嗰幾袋係乜嚟,我照答,跟住佢逐袋摷,摷得好仔細」。明明紙箱已寫上是蒸餾水,仍遭盤問,「警察問拎住箱水去邊」,她沒回答,警察則不斷查問,令她非常無奈,「成個過程畀我感覺警察好唔友善,雖然我着住黑色衫,係唔係黑色衫拎住咁多物資,就一定要查呢?」

逆權運動剛開始時,警方曾在金鐘港鐵站內勒令多名年輕人靠牆一字排開示眾,逐一搜身。今次輪到自己親身經歷,陳禕程不禁質疑,全民被當賊辦,「其實係唔係真係要咁唔友善對待香港市民?我覺得呢場運動本來矛頭唔係對住香港警察,𠵱家有人將矛頭對住警察、圍警總,其實係佢哋自己攞嚟」。

每當香港危急時,市民總會選擇以不同方式抗惡法、反暴政。陳禕程則選擇以自己的醫學知識,在兩場大型社會運動盡一分力。她說,當初決定做急救員,曾感害怕,但仍堅持站出來,因為深信是在做正確的事,「其實好多謝呢個社會畀咁多挑戰我,你唔經歷過一啲你需要掙扎嘅情景,就唔會知道第時應該點處理呢啲掙扎」。

反送中惡法未撤回,警方大搜捕也未休止,陳禕程坦言,曾擔任急救員且公開接受訪問也有風險,「始終𠵱家差佬乜都做得出㗎啦,我露過面,甚至乎公開過自己身份,佢嚟搞吓我都唔出奇」。但年僅22歲的陳禕程,在反送中運動中看見許多更年輕的面孔,提醒她勿忘初衷,「因為民主運動冇可能係一朝一夕,大家都會老,都會攰。𠵱家見到咁多比我年輕嘅手足出嚟,真係好開心」。

經歷過傘後失落,這次全民抗爭讓她的信念更堅定,在白袍之外要為公義發聲,正如《逃犯條例》修訂,看似事不關己,但衝擊一國兩制,「影響我家園都應該要出聲」。

現時她就讀中大醫學院六年級,明年才畢業,但已時刻提醒自己,將來穿起白袍必須中立,但放下白袍應關心社會,幫助弱勢社群,「如果有能力都唔去做,咁邊個去做?」即使未看到盡頭,前路茫茫,只要相信所做的事是正確,便應繼續向前行。
■記者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