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電影取名字真是一門深奧學問,既必須靈敏如觀眾肚裏的蛔蟲,掌握他們錯綜複雜的心電圖,也要有鋌而走險的計謀,搶先一步替時代把脈。譬如寫窮家庭入侵富家庭的《上流寄生族》,其實也可以是《下流寄生族》,不過如果棄上取下,那就搔不着目標顧客人望高處的虛榮了,恐怕票房不會勢如破竹。恕我打腫臉皮認親認戚,銅板兩面任意使用的自由,甜頭我也嚐過,多年前在上海某報開專欄,忽然想起毛尖女士「天天都黃」的謬讚(呃呃,肯定係,除非唔係),提出用「半下流」作欄名,不料靚仔編輯話上司唔准,我立即變節建議「半上流」,結果順利通過。同樣的半桶水,視乎觀點與角度,你話半空又得,半滿又得,近日不是流行be water嗎,我們這些能屈能伸的軟骨美人早就參透精髓了,哈哈哈。
回頭一看,譯名界早兩年湧現「逆權」,真是未卜先知,預告了今天的遍地開花。即將公映的新片,條水食得最正的當然是《耶穌真係落咗嚟》,活學活用粗暴警察那句「叫你個耶穌落嚟見我哋」,發行商為了感恩,好應該辦優先場留位招呼這班渴望拜見基督的差佬,特邀永不出賣他們的林鄭擔任影後座談司儀,交換屢犯十誡的心得。既然開了頭,不妨盛大重映李安的《斷背山》,譯名改為《唔好搞我後面》。港產片方面,陳果的《九龍不敗》有種遙遙呼應「光復大埔」「光復上水」的氣勢,鹹濕的我則覺得Netflix日本產品《全裸監督》最提神,儘管根據八十年代色情大師村西透波生平改編,肯定直到不能,將就將就望梅止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