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權國度】
伊朗是個平行時空。電視媒體上,它是一個封閉危險的極權世界,黑袍面紗彷彿包裹着灰沉陰鬱、沒有話語權的人民。直到親自踏足這被西方制裁40年的「邪惡軸心地」,一切才變得立體起來。在鐵幕下,伊朗竟是一個逆權國度,縱然沒有人權,但卻有女子挑戰禁忌,公眾場所脫下頭巾開電單車,甚至以各自方式追求剎那間的自由;伊斯蘭教律法控制百姓日常,當地人繼續「你有你監管,我有我快活」,練成一套反禁生活哲學。在美國嚴厲的經濟制裁下,生活苦不堪言的伊朗人也許進退失據,但灰心過後依然懷抱希望,堅韌如石。
歡迎走進伊朗,你所不知道的逆權世界。
我得承認,由從香港上飛機一刻起,心情已七上八落,為是否能順利入境伊朗而不安。一來記者身份敏感,二來因為五個月前曾到訪以色列,一直風聞曾到以色列後至少半年不得前往伊朗,連當地導遊也勸說「唔好博」,但伊朗領事館竟順利批出旅遊簽證,善良領事派下的定心丸沒令我安心太多,直至伊朗海關以三秒光速一瞥護照和簽證,安檢時也沒有因為行李中的攝影器材而被扣押查問,我才鬆一口氣。取行李後,把摺起的衣袖放下遮掩手肘,將頭巾整理好,在環境不大但設施尚算新式現代化的德黑蘭機場環顧一周,很快就看到來接機的受訪者Marzyie和她男友Bahram,正拿着人名紙向我們揮手。
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伊朗正式進入政教合一時代,最高領袖高美尼(Ruhollah Khomeini) 根據《可蘭經》和聖訓的內容訂立伊斯蘭教法(Sharia),人民日常生活與行為必須受法律規範,當中對女性言行限制嚴苛,女性除了要戴上能覆蓋頭髮、遮蓋頸部的頭巾(Hijab),穿上覆蓋手腳的衣物,亦禁止在公眾場所唱歌、跳舞、騎單車等,若在網上上載不戴頭巾或不符合伊斯蘭教規定衣着打扮的照片也屬犯法,早前有女孩在Instagram上載跳舞影片而被拘捕,針對女人而訂立的規條逾百項。
「Salam!你們好!長途機會很累嗎?」穿上一身紅色運動服和leggings、圍上花俏頭巾的Marzyie給我一個熱情的擁抱。我們素未謀面,她男友Bahram已搶着為我們拉行李。身形嬌小的Marzyie是位越野電單車手,圓滾滾的眼睛像是會說話,又長又彎翹的睫毛下化了精緻妝容,談吐溫柔,有點想像不了她駕着電單車在路上奔馳的模樣。
海外考電單車牌 公路飛馳很叛逆
伊朗女人禁止在公眾場所駕駛電單車,去年伊朗時裝設計師及女電單車手Maral Yazarloo-Pattrick卻挑戰禁忌,開着電單車環遊世界,更入選「BBC百大女性選舉」,Maral早年已移居印度,在她介紹下認識了自小喜愛電單車的Marzyie。「約六年前,我的第一架電單車是Bahram送給我的生日禮物。我用那架電單車自學,跌倒了無數次,雖然那時我仍未看到有女人開電單車,但我瘋狂愛上電單車。」Marzyie把越野電單車專用的戰衣套上身,穿上笨重的靴子,戴上粉紅頭盔,一身「裝甲」約重四公斤。
「我最喜歡電單車帶給我的自由和刺激感,就像飛翔一樣。」Marzyie着我戴上頭盔,坐上她的電單車到20分鐘車程以外的賽車場,塞車嚴重的首都德黑蘭馬路總是水洩不通,海拔5,000多米的Damavand雪山像幅巨型海報懸掛天邊,雪山、汽車、道路、高樓、三色伊朗國旗一街飄揚,構成德黑蘭獨有的城市景致。在堵塞的車群中穿梭,Marzyie不敢開太快,風景矇矇矓矓在眼梢掠過,路人對我們報以奇異目光,也有一臉驚喜的的士大叔,伊朗女人可合法駕駛車輛,因此路上非常多女司機,裹着頭巾的臉帶着凌厲眼神,在塞車路上按着響按,破口大罵越線的車輛,卻對我們的電單車會心一笑,公路上飛馳的伊朗女人都很叛逆,彷彿是偷來的自由把她們連成一線,惺惺相惜。
女人不能在路上開電單車,Marzyie跟一班女電單車手也會偷偷在路上開車止癮,或把車駛到偏僻郊野,平日則每周到合法越野賽車場練習幾小時,「我有很多目標,我認為我們有在街道上騎電單車的權利,而且我真的很想參加國際比賽,但因為伊朗人難以取得簽證,這夢想仍遙不可及。」為了有排名及能參加比賽,Marzyie在海外考了四個牌照,在大學兼職教書,年薪約23,000美元(約18萬港元)的她,考一個牌照已差不多花掉年薪一半,兩年來不去旅行、一周教足七天書,死慳死抵才儲夠錢。
「我想參加不同比賽,但非常困難,因為政府不願意發電單車牌照給女性,我們只能去杜拜、土耳其考電單車牌照,去到要租電單車、付費面試及考試,費用高昂,尤其現在通貨膨脹後費用越來越高。」
「這是伊朗首個可讓女性參賽的電單車比賽,我以時速250公里、 R1馬力的紀錄贏了亞軍。」Marzyie快樂地掃着有萬多名followers的Instagram,讓我看她駕駛電單車的相片,不少場合也見到母親和妹妹撐場,「不論男女,我們只可買250cc的電單車,再多就是不合法了,因此我們比賽用的電單車也不是正規的。」Marzyie共有兩部電單車,一部是200cc一部是250cc,當時分別以7,000美元及9,000美元買下,美國去年對伊朗實施嚴厲經濟制裁後,伊朗貨幣里亞爾(Rial)貶值了四成,若要買回同款電單車,須付更高昂價錢。
無法選擇出生地 爭取自由戰役漫長
Marzyie是伊朗首位、亦是唯一一位在杜拜California Superbike School考取了證書的女人,因此不少年輕女孩主動找她學電單車,Marzyie為推廣電單車文化,每周也會跟學生們偷偷上山,給點錢疏通山上農莊工人,讓一班女孩子無後顧之憂地享受短暫的快樂。15歲的Sarina哭求媽媽讓她學車,母親答應後就每周陪她上山學車,Sarina頭戴cap帽,穿鬆身的運動衞衣和褲子,裝扮成男孩就能減低被警察發現的機會,「差人看到我們是女人的話,可能會拘捕和罰款,甚至監禁,在伊朗做女人就是要擔驚受怕。」
開電單車六年的Marzyie卻未試過被檢控,「老實說在路上開電單車時,從未有過差的待遇,就算有警察看到也會讚我很勇敢。」Marzyie笑指女電單車手是稀有品種,對警察來說很新鮮,所以有時也隻眼開隻眼閉。Marzyie成立女性電單車群組,爭取政府發電單車牌照給女人,希望終有一天,伊朗女人在街上能合法駕駛電單車,「如果人人都助我發聲,我相信可以為這場戰役揭開序幕,爭取政府立例發電單車牌給女人。」跟Marzyie一樣對未來翹首以待的賽車場主理人Hani,認為賽車手落到場只視乎駕駛技術,應以能力分高低,不是性別,「這是伊斯蘭國家,你無法選擇在哪裏出生,惟有在能力範圍內爭取想要的自由。我堅持這信念25年了,一直盡力為這項運動爭取更多,這20多年來伊朗比以前開放,多了很多前人沒有的自由和機遇,伊朗需要時間。」
1950年代,伊朗最後一代沙王巴列維奉行親美政策,大推世俗化措施,包括強制女人脫下頭巾面紗,賦予女人離婚權利,推廣普及教育。那個連空氣也自由的年代,女孩穿短裙披着亮麗的頭髮,在草地上野餐玩音樂,跟喜歡的男孩拖着手湖邊漫步。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正式成立,自此伊朗景象不再一樣,嚴肅宗教氛圍取代前人種下的西方價值,長袍黑紗藏起了伊朗人的繽紛艷麗,但蓋掩不了波斯人深邃的五官,基因中的熱血沸騰,還有天生追求自由的心。
9歲後的束縛
伊斯蘭教法規定9歲以上婦女要配戴頭巾(Hijab),完全遮蓋頸部、耳朵和頭髮,並穿上覆蓋手腳的衣物,禁止穿上呈現身體曲線的服裝。伊朗虔誠婦女會緊守衣裝原則,世俗化的女子裝扮明顯「開放」一點,以色彩鮮艷衣服取代黑色罩袍,頭巾隨意裹一圈露出大片頭髮,彷彿頭巾往後移動的界線,是她們對穿衣守規的無聲反抗。年輕女孩愛以時尚方式裹頭,或時尚或復古,配襯不同款式頭巾,自然成了時裝一部份。很多女孩走進人少或只有認識的人的室內環境,就索性把頭巾脫下。伊朗女子可分為中間派、保守派及開放派三大種類。
Travel Memo
簽證:持特區護照需簽證,出發前可先於網上申請伊朗電子簽證,到中國銀行付款後,再到駐港領事館提交申請,費用約$655,可逗留30日。 http://iranconsulate.org.hk(伊朗駐港領事館)
機票:乘坐阿聯猶航空到伊朗首都德黑蘭,途中在杜拜轉機,經濟客位機票約$8,859起(已連稅)。
滙率:里亞爾(Rial),基於經濟制裁,伊朗貨幣大幅貶值,每天滙率浮動很大,需以當天滙率計算。一般而言,140,000里亞爾約兌1美元,當地亦以Toman(1 Toman=10里亞爾)為單位。
衣物:女士於公眾場所需佩戴頭巾遮蓋頭髮及頸項,建議穿着遮蓋手臂、小腿的衣物。
鳴謝:Irana Tour、TAP Persia;以及報道中每位願意冒險受訪的伊朗人
記者:王秋婷
攝影:張洛晞、王秋婷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