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早上,唯唯(化名)正與其他示威者在立法會煲底外商討戰術,其間他抬頭一望,赫然看到立法會外的旗杆懸掛了一支黑色的香港區旗,上面血迹斑斑的洋紫荊花瓣隨風輕曳。他下意識想要把它拿下來再重新掛上,因為發現它倒轉了90度角。但同時,他又覺得很難以置信──自己無心插柳的創作,竟成為反送中運動的標誌,在香港遍地開花。
22歲的他,與無數年輕、有創意,又有組織能力的小伙子,早在反送中力量未成氣候的5月,已經在Telegram組成文宣組,為努力制止《逃犯條例》修訂作戰。隨後反送中運動波瀾迭起,戰線也越拉越長,主題更由最核心的反修例,擴展至選民登記、追究警察暴力等等。網絡文宣的力量在整場反送中浪潮中發揮很大作用,但他們明白,眼前是龐大的國家機器,抗爭不會因《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壽終正寢而完結,文宣工作需要長期運作,要有組織,才能改變香港的厄運。
記者:陳芷昕
設計系學生唯唯,是在6月初的時候畫下這朵凋零的洋紫荊。那時,他純粹想藉畫畫發洩對香港政府修例的憤怒,於是隨手在5分鐘內,依照香港區旗二次創作。七零八落的花瓣,是被蝗蟲啃食的結果;花瓣上不見星星,象徵愛國但不愛黨;剩下兩塊完好的花瓣,寄意香港仍有希望。畫完後,他把手繪圖上載至Telegram文宣群組。意想不到的是,幾乎所有人一致讚好,討論了5分鐘後,眾人便決定採用黑底白花的設計,並由另一位「巴打」用AI勾線製圖,反送中標誌就此誕生,並在網絡上迅速流播。「冇諗過會咁受人注意,我平時嗰啲畫至少畫半日㗎嘛!」但唯唯無意獨攬功勞,「我想強調呢嗰唔係我一個人嘅創作,係成個文宣組嘅創作」。
Telegram開群組夠安全
第一個反送中文宣組的實際出現時間已經難以考究,但5月底時已加入成為一分子的唯唯可算是早期成員,「喺連登睇到post,傾有咩方法可以避免啲『狗』(警方)睇到我哋傾嘅嘢,然後就有人喺Telegram開group傾」。Telegram用家不需要交換電話號碼來通訊,亦可互相交換加密和自毀訊息,是一個保安程度較高的溝通平台。成立群組後,起初約有百多人加入,彼此互不相識,可知的就只有大家自訂的賬號名稱。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要讓更多人支持和參與反送中運動。
眾人在文宣組各司其職,畫圖的畫圖,寫字的寫字,一張張反送中宣傳單張就此面世。然後,18區文宣組又陸續出現,家住屯門的唯唯加入了「屯門區」,並與群組成員一同落區擺街站和派傳單。後來,唯唯又畫了幾張手繪圖。他最喜歡的其中一張,是達明一派《十個救火的少年》的二次創作。在他筆下,他們終於不分彼此,齊心救火,藉此呼籲香港人在反送中運動緊守「不割席、不譴責、不篤灰」原則。只是,隨着運動越演越烈,抽象隱晦的藝術創作已跟不上時勢所需,「畫畫要時間,但文宣要好似即時新聞咁快,睇完最新資訊後,就要即刻出」。唯唯的畫作逐漸在群組中被其他簡單直接的文宣所淹沒,他於是逐漸淡出文宣組,走向勇武前線。
與戰術組策劃6.12流程
不過與此同時,文宣群組已在Telegram開枝散葉,參與成員越來越多。26歲、任職設計師的焦土(化名)就是文宣組的骨幹成員之一。對他來說,6.12凌晨可算是整場運動中最緊急的關頭,「我哋文宣組係瞓唔着,因為知道第二日要包圍立法會同政總。大家都仲討論緊成個運動係幾點開始、幾點升級;如果戰術組傾晒意見,但文宣唔知,冇發放出去,好多瞓晒覺嘅學生第二日都唔會知」。於是,當晚他一直在家中設計和發佈關於6.12行動的文宣圖,直至近凌晨4時才完成。
焦土6月初加入文宣組。此時不但有專門負責中文文宣的群組,更陸續出現英文和多國語言文宣的群組。6月11日,一名Telegram「公海總谷」的管理員被警方以「串謀公眾妨擾」罪名拘捕,但仍無阻文宣成員繼續在Telegram交流和工作。事件發生後,原來的群組都變成失去原來工作效能的「死group」,或變成用作發佈大路資訊的公海群組;但與此同時新一波的文宣群組又再出現,只是加入門檻大大提高,「你要出示你以前做過嘅文宣,或者要有熟人推薦你畀admin,以防止啲狗混入去」。
焦土形容文宣組的工作,就像設計師見客一樣:先由連登討論區和Telegram戰術組的「鍵盤戰士」不斷商討對策,並從比較熱門的貼文或透過Telegram投票而整合出主流意見,再交由文宣組負責把這些資訊製成圖片,再廣傳至Instagram、facebook、連登,及有過萬人加入的Telegram「公海谷」等虛擬社交平台,或以AirDrop「亂send」給周圍的人。文宣組亦不只是被動地接受指令行事,「戰術組傾緊方向時,我哋文宣組都會圍內討論。好似6.12朝早,戰術組傾緊幾點開始包圍立法會,我哋會話『12點好似太早,不如3點』」。
身為百多名活躍文宣組員的其中之一,焦土不只造圖,他也曾製作影片,「一張圖未必表達得晒成件事係點,所以我哋又搞咗個專造片嘅group。6.12前,我哋就出咗條30秒左右嘅片去解釋送中條例嘅可怕之處」。
內容趨多元衍生長輩圖
文宣內容越來越多元化,不只有事件懶人包、訴求聲明和參與行動呼籲,還有「野餐貼士」、「應對武力策略」、「抗爭手語」、「物資須知」、「法律須知」、「受傷求助須知」等給予抗爭者的溫馨提示。文宣對象亦逐漸從支持反送中的年輕網民延展至中間派,甚至有網民開始製作多以蓮花相片為背景的「長輩圖」,並寫上「驚天陰謀!林鄭月娥繞過國家推動《逃犯條例》的真相!」,又或「保民生、反修例,明天一起站出?!不撤回,不撤退!早安!祝福!請廣傳!」,以反滲透和拉攏與年輕黃絲對立的中年和年長藍絲,一起支持反送中。同時,外語文宣組成員亦同步工作,希望能藉聯署聲明和撰文登報,引起國際關注修例惡法和警察暴力,以施壓予北京和香港政府。
成連登與大眾之間橋樑
至6.16,200萬+1人參與反送中遊行,唯唯和焦土都覺得文宣組打了漂亮一仗。特別是在今次沒有大台和主要領導人物的運動中,唯唯認為文宣組更負起資訊傳遞的重要角色,「唔可以講係指揮官,因為呢個講法比較獨裁;應該話好似訊號塔咁,散播啲正確嘅訊息,呼籲更多人去響應呢場運動」。焦土亦認為文宣組像連接連登和大眾之間的橋樑,「連登好似好多人識咁,其實都只係一個好小眾嘅圈子。由100萬人到200萬人上街,當中有好多係唔會睇連登嘅人。文宣組就好似一個媒體咁,某程度上令唔想理但又唔反對嘅中間派更理解成件事,只不過係由我哋民眾自己發放出去」。
焦土又認為在沒有大台下,文宣組有助運動延續和發展下去。曾「發夢」在雨傘運動和魚蛋革命的他認為,大台就是令運動終結的原因,「難聽啲講,當年就係因為政府搵完核心領袖談判完,之後就令成個運動冇咗士氣。核心領袖話撤退,大家就撤退」。但他認為反送中運動主要靠民眾自發推動,只要仍有人不想撤退,運動就不會終結,這亦是文宣組能發揮的最大作用,「有時文宣組同戰術組意見不一,可能戰術話撤,但文宣組唔認同,admin就會同返佢哋講『我哋呢邊決定留低』,然後再就雙方意見做兩張圖發放出嚟。但每次都會戴頭盔,叫你自己決定跟邊邊意見。有團火繼續嘅人,就會繼續落去」。
藍絲拍片製圖混淆視聽
隨着政府對200萬人上街不聞不問,網民開始自發策劃不同行動。文宣組從一個大群組,在Telegram上分拆成以不同小型行動為單位的群組,如「登記做選民」、「抵制TVB」、「支持香港警察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不合作運動」、「領事館行動」等。只是,至6月21日,有90後男子Louis Yuen在facebook發佈影片「致年青人:你們沒上街的父母根本沒有愛過你」(後被網民質疑由導演李力持操刀製作),並在「幫港出聲」、「HKG報」等建制網媒上廣泛流傳後,唯唯直言文宣組陷入前所未有的大危機,「好似就快輸咁」。
「呢段片真係好勁,令到『暴徒』嘅形象更暴,令支持政府嘅更支持政府,連遊離分子都開始撐返政府。」建制文宣比他想像中厲害太多;同時,反送中一方對藍絲長輩的文宣亦開始失效,「長輩圖都慢慢玩唔起,佢哋(藍絲)都識分。大家都好似AI咁進化緊」。唯唯更形容這類反滲透的文宣工作越來越像《無間道》,「開始分唔到自己係咩,分唔到啲人係講真定講笑,而且有越來越多唔知曲定直嘅人入組,大家越來越多分歧」。
焦土因為這段有組織地離間兩代關係的「文革風」影片,意識到沒有大台領導的文宣組,始終力量有限,難以對抗甚至撼動傳統建制,「始終我哋唔係一個組織,冇領袖話我哋知step 1、step 2係點。我哋從來冇諗過要好有組織,只係不斷發佈資訊,想鼓勵大家出嚟反送中,諗住條例撤回就搞掂。但慢慢我哋發現,呢件事唔係咁簡單,我哋對抗緊嘅係香港廿幾年來嘅建制力量、係成個政制。呢場抗爭係唔會完,文宣工作長遠要有組織,先可以改變成個香港」。
但現實是,文宣組只是由一群互不相識的民眾自發組成的虛擬群組。隨着政府繼續漠視市民訴求,反送中運動亦逐漸分散,文宣組亦越來越灰心和迷失,「連公海同戰術group都越來越少人討論同將意見統一時,我哋文宣組個個都只係造圖嘅小民眾。我同你唔同意見時,你又造圖,我又造圖,我做咩要幫你spread你張圖呢?就算我哋有團火做一年、兩年又好,但當大家都係螞蟻,冇人帶住,冇目標時,係堅持唔到落去」。至6月底,已對香港政府絕望的文宣組只好將視線轉到國際身上。一眾網民趕在6月28日G20峯會召開前,發起眾籌登報計劃,終成功在短時間內高效率地完成不同版本的翻譯、設計、文宣、會計、聯絡等多項工作,讓香港人的公開信相繼於13個地區、19份報章刊登。
7.1衝擊為勇武派正名
文宣組未有放棄香港戰場,因為7.1示威者衝擊立法會過後,才是反送中和建制雙方輿論大戰的開始。焦土說:「如果冇文宣,外界根本唔會知道我哋想爭取啲乜。透過文宣,至少我哋可以解釋,我哋係有訴求咁行動,並非盲目咁行動。」同樣曾為傘運前線的唯唯也認為,文宣就是避免反送中運動淪為「雨傘2.0」的關鍵,「雨傘之所以失敗,就係因為大部份和理非都唔贊同勇武派嘅作為,尤其係一班俾法例綑綁、認為破壞公物比人命同自由重要嘅潔癖者。所以𠵱家文宣工作就係要中和同協調雙方,為勇武派正名,令人明白衝唔係唔好。一日大眾未明乜嘢叫官逼民反,文宣工作就會繼續」。
7.2凌晨,文宣組成員快速推出一系列圖片,以解釋7.1衝擊行動的目的;同時,特首亦聯同政府官員,凌晨4時急召開記者會,強烈譴責當日的示威者是暴徒,指政府將會追究到底。雙方文宣戰一觸即發,勝負未分,但面對強而有力的對手,唯唯和焦土等文宣組成員仍有信心。「文宣組嘅出現已經係一場進步,係香港人想救香港嘅意識出現,先有文宣組。假如我哋只有和理非同勇武,成件事可以好簡單,運動失敗就失敗,條例照過就照過。但大家因為都有心去改變,所以先有民眾自發嘅文宣組。甚至,文宣組已經係好含糊嘅說法,只要你係香港人,你又愛香港,咁文宣工作就係你嘅義務。所有人,都可以做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