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分析個案》
馬太太(41歲)教師
馬先生(46歲)教師
女兒(5歲)
母親 (80歲)
《財務背景》
馬太太和丈夫同樣是小學老師,任職近20個年頭。馬太太月入5.8萬元,丈夫則月入6萬元,他們育有5歲女兒,亦與年紀老邁的母親同住。
馬太太手上持有三個單位:一層是2012年購入的自住居屋,現時市值450萬元,尚餘50萬元按揭,預計四年後供滿;一層是2016年購入的舊樓,市值390萬元,尚餘130萬元按揭,現時收租8,500元;一層同樣於2016年購入,為市值700萬元的三房單位,尚餘340萬元按揭,現時收租2.4萬元。
另外,馬太太手持45萬元現金;50萬元美債基金,利息約6厘;股票約40萬元,股息約6厘。至於馬太太與丈夫每月儲蓄約為2萬元,她亦有一份110萬元私人債務,預計八年後還清。
《理財目標》
馬太太表示自己雖然有三層樓在身,但每月共3.2萬元供款可靠租金收入(約3.2萬元)抵銷,因此負擔不大。反而女兒患有嚴重自閉症,沒有自理能力,照顧她比較吃力,馬太太已經做好最壞打算,照顧女兒終身,而女兒每月的醫療費約為2,000元。馬太太亦透露自己希望有多一個小朋友,將會到台灣接受人工受孕,因此需要預留40萬元。
馬太太想請教理財專家,應如何部署資產,好讓自己能撫養女兒及母親終老?另外,馬太太想55歲前提早退休後,一家移居到台灣,因為她對香港政府施政感到失望,「一國兩制」早已名存實亡。她認為台灣生活指數較低,醫療配套亦不錯。
馬太太現時的財務情況是資產多、負債多,以及欠缺流動現金。由於馬太太要照顧自閉症女兒,要肩負的責任就更加重大,最合適就是成立一個銀行信託,不論在生也好、過身也好,只要定下條款,信託人就會每月供養女兒,終身照顧,並會一直履行財富管理的責任及執行遺囑。不過,成立信託需支付較高的費用和管理費,但以馬太太的情況來看是值得的。
宜買萬用壽險增保障
馬太太除了要照顧女兒,亦要照顧年紀較大的媽媽,這樣就有需要檢視兩夫妻的人壽保險,而保額需足夠涵蓋債務。現時他們有不少債務,包括110萬元的私人貸款,亦有三層樓共520萬元的按揭未還清,一旦二人有甚麼意外,資產繼承人同時要繼承你的負債,到時就要變賣資產,隨時所剩無幾。所以,人壽保險保額應基於整體債務的630萬元作預算。
假如有需要購買保障較大的萬用壽險,保費亦相對高,馬太太流動現金不足,可透過保費融資認購,例如向私人銀行借七成,不用自己全付保費,這樣就可以一次過支付大筆前期保費,以較低成本得到保障。
馬太太現時有一筆6厘息的50萬元美債基金,假如把資金轉移至保費融資銀行,一來利息可以低一點,二來6厘息可抵銷保費融資的利息。不過,這選擇要注意利率增加的風險,購買前要多加留意。
馬太太現時手持的三層物業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應繼續保留,即使現在尚未供款完成,仍可用租金收入抵銷按揭還款,暫沒有變賣物業需要。反而馬太太的流動現金只有45萬元,並預留40萬元作生小孩之用,流動現金不足。
假如想進一步作資產增值,就應考慮減少平日開支,增加儲蓄能力,又或者加按其中一層物業,套取更多現金,以增加投資回報。
可考慮對沖股票基金
投資方面可選擇較多人選擇的股票基金,若憂慮市況波動,可選擇一些對沖股票基金,雖然升市時賺得較少,但一旦跌市時虧損亦會減少一點。
馬太太不妨趁現在不算太高息,嘗試增加投資收益,只要回報高於加按利息,都叫有賺。
鄧一君
(認可財務策劃師)
想搵救兵?即刻Inbox investMAN facebook專頁( http://fb.com/investMAN.hk),獲編輯選中的申請人,會有專人聯絡你。所有資料,絕對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