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調決定人選 未必最強

全民調決定人選 未必最強

【本報訊】這次國民黨總統初選是首次有多於一名參選人角逐,且是首次跟隨民進黨,純粹以民調結果來決定出線人選。台灣兩大主要政黨皆以「全民調」方式來決定提名,可謂罕見。但有學者認為,此舉等同政黨把總統提名開放予公眾參與,「敵對選民」或可在回答民調電話時亂答,歪曲真正民意,令政黨未必能找到最強人選。

敵對選民或影響結果

台灣在1996年首次舉行總統直選,民進黨在大選前一年就舉行提名選舉決定候選人,當年初選分兩個階段,首先是黨員投票,次階段則開放予所有選民投票。1999年初選改行黨公職幹部推薦制,2003年為先協調後再辦民意調查,2007年又改至先進行黨員投票再辦民調。2011年民進黨總統初選,當時的黨主席蔡英文以杜絕黨員投票衍生的「人頭黨員」問題為由,力主廢除黨員投票改以「全民調」決定總統候選人提名,獲黨內通過後沿用至今。

國民黨方面,根據2007年修訂的「公職人員選舉提名辦法」,總統候選人由黨員投票和民意調查決定,兩者分數比例分別為三成和七成。但由於馬英九連續兩屆在無人挑戰下取得候選人提名,國民黨至2015年才舉辦首次總統初選,當年亦僅得時任黨主席洪秀柱一人參與初選民調。今屆初選競爭空前激烈,五人參與角逐,國民黨中常會最後決定不舉行黨員投票,改以「全民調」決定候選人。

台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柳金財認為,純粹以民調決定候選人有局限:「在國民黨初選民調,也會調查到民進黨支持者。全民調隨機抽樣,就會抽到支持敵對政黨選民。這些敵對選民回答跟心裏想的不一樣,可能選敵對政黨最弱的一個出來,這樣舉行民調,政黨就未必能找出最強參選人。」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施正鋒也說,民進黨希望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由韓國瑜出線與蔡英文對決,因為比較好打,不排除民進黨支持者在國民黨初選時會「全力灌票挺韓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