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矛盾未解 民怨乘勢爆發

中港矛盾未解 民怨乘勢爆發

【學者分析】
反送中浪潮中,一連兩周在新界的屯門反公園大媽和上水反水貨客遊行,均聚焦民生議題,不包括五大訴求,仍有數以萬計人參與,而且最終都爆發警民衝突。有學者指,社區民怨是藉反送中勢頭的再爆發,而無論是反送中抑或反大媽、反水客,都是深層次的中港矛盾,如果政府不解決,問題只會不斷深化。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指,反送中運動暴露了特區政府的無能和麻木,至於屯門和上水問題亦曠日持久,多年來政府均無妥善處理,於是「乘反送中之勢,再一次動員表態」。

同系講師鄒崇銘分析,連串行動根據不在單一議題,而是深層次中港矛盾,即「大陸同香港根深柢固文化的差距」,問題「無解決、只會不斷深化」。

反送中運動生命力強

他說,吹捧大灣區的政府是「始作俑者」,觀乎九龍、屯門及上水三場遊行,分別指向自由行、新移民及水貨客的問題,動員力高,不僅與中港矛盾有關,也因三地均屬於舊區,老街、小店、傳統街坊倫理關係等受影響消逝,令香港人感到「好陌生,好似不嬲鍾意的生活方式唔見咗」。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認為,反送中運動是充權過程,令公眾覺醒,透過上街遊行、抗爭令政府重視而解決問題。屯門及上水遊行議題看似與反送中無關,但抗爭意識經反送中運動覺醒,港人會比以往勇於發聲,而屯門區議會於遊行後迅速通過取消屯門公園自娛區作為成功例子,起了鼓舞作用。鄒崇銘補充說,雖然香港人素來重視搵食,「政府睇到你班人冇料到、到咁上下收手」,但「(反送中運動)遍地開花,似乎生命力比以前社運強」。

■記者鄭祉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