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方式 鬥長命抗爭

換個方式 鬥長命抗爭

訪問一碰頭,社民連副主席周諾恒就說,近日忙於與民陣Facebook直播講解被捕需知,據他所知,有年輕示威者一直不敢回家,「明顯細路係好驚」。各界第一次面對有人為一場運動自殺,「雨衣男」成為抗爭符號,而示威者大多年輕。運動中「兄弟爬山」的氣氛,不阻止犧牲的風氣,令他一度憂心,然而7月1日晚,齊上齊落的情誼和共識,蓋過了「死士」犧牲的意願,後來的救人行動亦證明這一點。

周諾恒促停止渲染絕望

企跳、網絡動員尋人、企跳……像輪迴不斷重複,他憂心忡忡地說:「民間情緒承受能力有限的。」他看到Telegram上搜救群組上訊息,如「好怕有人想跳,而我趕唔到出去,瞓唔到」,明顯精神壓力極大。「你一句絕望,我又一句無力,會不斷乘大。」長此下去,他擔心只會令更多人無力,更多人死,以及受不了離開運動。繼第一宗反送中自殺案,大眾對類似新聞會麻木,關注減少,「用行動或犧牲催化大眾關注或投入,不是永遠你pump幾多,就boost大眾幾多,有時可以有反作用」。周諾恒勸各方,尤其政治人物,停止渲染endgame、絕望的氣氛。

「我見到有人死,會想起有人為運動付出一生而老死咗,其實大家不如模仿嗰啲人。」他指到早前病逝、一生為工傷者權益奮戰的陳錦康,提議大家不如換種方式犧牲,鬥長命,一同抗爭下去。「他是否烈士?其實他也是運動的烈士。」

7.1晚,示威者衝入立法會後,梁繼平脫下口罩,大聲疾呼:「我們香港人真是不可以再輸了。當我們再輸,是十年……我們的公民社會就會一沉百踩。」周諾恒承認這是事實,但參照台灣熬過白色恐怖的經驗,指「不能不斷動員人去上街犧牲,人命是有限的」。

「運動需要前線勇士去衝出空間,我哋肯定呢份勇氣之餘,都需要有人去有韌性地捱落去。」打長期戰的韌力,似乎是周諾恒十年社運來得出的答案,「在任何位置,你記得住自己信念,都可以出到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