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英雄】
【本報訊】已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逝世兩周年,世人記得他主張非暴力抗爭、「我沒有敵人」的精神。獨立中文筆會等團體今在德國科隆舉行悼念活動,會長廖天琪將在會上發表講辭。除了紀念劉曉波,廖更特別提及香港反送中運動,形容這是一場人類社會的「正義之戰」。百萬港人和平上街爭自由,沒有一點暴力和打砸搶,她認為這在世界上絕無僅有,認同港人應獲諾貝爾和平獎。
記者:沈燕媚
劉曉波悼念活動今晚(香港時間明日凌晨1時)在德國科隆大教堂舉行,主辦方之一兼劉曉波著作的主要編輯的廖天琪將致辭。著名漢學家林培瑞教授(Perry Link)、德國國會議員Heribert Hirt等人將出席,旅居德國剛滿一年的劉曉波遺孀劉霞料將缺席。
廖天琪與劉曉波雖素未謀面,但每每在劉的文章及平日溝通中,能感受這名巨人獨具慧眼,分析問題之快。這次悼念遠去的巨人,她立足當下的黑暗時代,既談新疆集中營、成都秋雨教會被捕的長老王怡,也講及近日的反送中浪潮,追憶故人,也將繼承劉的遺志。
指反送中保衞全球自由
「香港人勇敢、理性地爭取自由,與劉曉波一向以和平、理性方式爭取自由是一脈相承。」廖天琪說,劉曉波生前主張非暴力抗爭,面對極權審判只道「我沒有敵人」、以最大的善意對待政權的敵意,「(香港)幾十萬人一起和平示威,沒有一點暴力、打砸搶,這在全世界的群眾運動中幾乎是沒有的」。廖又表示,過往感覺香港社會較世俗、重視物質,這次年輕人覺醒讓她感動。她呼籲世界要繼續關心,「因為這是一場人類社會的文明理性的正義之戰」。
在紅色專制模式不斷對外輸出的大背景下,港人的抗爭更顯重要。《時代》周刊亞洲版曾形容,港人反送中是站在全球自由保衞戰的前線;現居德國的時事評論員長平撰文,指經歷「大逃港」、黃雀行動的香港,是專制社會異見者的逃亡之城。長平更指,港人堅韌阻止《逃犯條例》修訂,為全人類的自由與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應獲諾貝爾和平獎。
警惕德國提防中國模式
廖天琪說初聽到有關說法時有點驚訝,「後來一想,真的是非常對。我們的世界充滿了暴力,這麼多人能用和平的方法爭取自由,這是很了不起的」。惟只憾自己只是文學界一員,能力有限,「但如果有這個可能性,能推動(和平獎)這個事情,我是會做的」。近幾次演講,她特別向德國年輕人提及,習政府已打算把中國模式往世界推廣,「不要以為香港很遠」。
《蘋果》取得廖天琪的講辭內容,她讚揚劉曉波對西方人而言是個勇者、仁者,為了犧牲「大我」被迫害至死,內心始終沒有仇恨,「他想以身作則化解共產文化在中國孕育的暴戾之氣,所以說出『我沒有敵人,沒有仇恨』這樣的話」。講辭又提到,劉曉波在他生命最後階段,已經超越了人間世俗的恩怨情仇,「剩下的就是『寬容』和一個『愛』字,對妻子,對他人,對社會和國家,可以說他的『塵緣』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