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反送中」抗爭者梁凌杰上月於金鐘太古廣場墮斃,家屬昨日於香港殯儀館為其舉行大殮,治喪委員會前日於殯儀館外的渣華道遊樂場設立公眾弔唁區,讓市民前來獻花,各人默默鞠躬,向杰仔作最後致敬。中大教授周保松形容,杰仔的離開給香港人帶來難以言喻的傷痛,也因此改寫了香港的歷史。
昨晨9時許,梁凌杰父母穿着黑衣到達香港殯儀館,就算戴上太陽眼鏡亦難掩哀傷神情,兩人向在場記者打招呼後隨即進入靈堂,由於儀式不設公眾弔唁,靈堂擺設低調,門外僅立有「梁府治喪」的牌子。約11時,杰仔的大殮儀式完成後,女親友捧着杰仔遺照步出靈堂,杰仔父母亦隨後離開殯儀館,與親友一行十多人登上旅遊巴,前往火葬場,送杰仔最後一程。
「我們哀悼、我們銘記」
前日下午2時開始,由民主人士自發組成的治喪委員會,於殯儀館外的渣華道遊樂場設立了公眾弔唁區,讓市民向杰仔告別及作最後致敬。前日下午2時,大會準備了2千支向日葵,讓市民前來獻花,各人默默鞠躬祝禱,其間一度下起滂沱大雨,市民冒着大雨向杰仔致敬,願這位為民主抗爭的有心人一路好走,場面哀傷。
治喪委員會成員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教授周保松於其facebook帖文,向梁家致以深切慰問,並願杰仔安息,「梁凌杰先生的離開,給香港人帶來難以言喻的傷痛,也因此改寫了香港的歷史。在香港民主運動史上,梁先生也許是首位以身殉道的人。我們哀悼,我們追思,我們銘記。」
上月15日,梁凌杰(35歲)身穿黃色雨衣,攀上金鐘太古廣場外牆的棚架頂部,展開橫幅,要求全面撤回《逃犯條例》及特首林鄭月娥下台,警員與消防員接報到場,雙方對峙近5小時,其間不少圍觀群眾高聲喊話勸說其返回安全地方,立法會議員鄺俊宇亦趕到現場加入游說。直至晚上9時,梁凌杰從棚架墮下,送院搶救後不治。
■記者翁鈺輝、黃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