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真的 - 邵頌雄

假如我是真的 - 邵頌雄

「素肉」不是甚麼新事物,自筆者三十多年前開始素食時已大行其道。從素火腿、素腰花、素蝦仁,到整隻素雞、素龍蝦等,層出不窮。當時佛門內,聽過不少長者讚嘆現在吃素「真是有福」,但這類傳統台灣仿肉,不少都經高度加工、含鈉量高,也不乏添加劑、味精等,甚至含高脂肪、高卡路里,所謂「福兮禍所依」是也;加上有調查驗出加工素肉逾半竟含肉類基因,「有福」云云,真箇是目迷五色、舌迷五味的囈語。

不少朋友都「聞素肉色變」,也難以理解素食者何以那麼熱衷那麼多扮豬扮蝦、而實在可能真的含豬含蝦的「假素食」。這種「齋口不齋心」而「齋心不齋口」的弔詭現象、「素肉」與「葷素」二合為一的奇怪產品,似乎只在中港台的佛道團體流行起來。

素食為漢傳佛教特色。斷肉的原因,美其名曰滋養悲心,但實際往往不外為了積福消災、卻病延年之類,說穿了,只是一種一廂情願的「交易」:飲食男女,人之大欲;若捨此大欲,茹素斷肉、清心寡慾,便以為即能得到人天福氣,壽財爵祿等。當中計算不少,極為窩囊,素食「初心」說得天花龍鳳,又不殺生又大悲甚麼的,實際卻是環繞個人利益為出發點。

西方也流行素食,但放眼的卻是動物權益、環保議題,層次比教徒高出不知凡幾。這類素食者,關注飼養動物環境、畜牧業產生溫室氣體的空氣污染,雖也有因纖體去脂、身心健康而為,但總的來說都目標明確,少有不合理的貪着,「獅子大開口」地期望僅放棄肉食便能得天龍八部護佑、長壽健康、妻賢子孝、生意興隆等等。

自利心態,令「素食」也可引發出非教徒難以想像的行為。例如避食以葱、蒜、薤、韭菜、興渠等「五辛」葷菜,因有食材性質刺激情緒或性慾的顧慮,也有深恐其氣味會為天龍八部所厭的擔憂,但無論如何,都以個人福祉為根本。二十多年前,從報上讀過一則極端例子,謂有台灣尼姑因吃下在家信眾為她做的一客餃子,不料餡料內有葱,幾十年齋缽忽被打破、「清淨」之軀被毀,橫豎相信有輪迴機制,羞憤之下自殺而死,如電子遊戲般企圖自行Game Over後重設再來,懶理犯無心之過的信徒可因此愧疚一生,自私之情,莫此為甚。

西方既無假惺惺的慈悲口號,近年推出的「素肉」,如Beyond Meat、Impossible Meat、Omnipork等,便打正旗號以代替肉食為目標,製作技術也遠為精良,多用不經基因改造的大豆、豌豆,以冷凍、加熱、高壓等過程而成,矢志製作出更為健康的食物產品。去年Beyond Meat突破了產量的樽頸困局,與漢堡包連鎖店A&W合作推出的「未來漢堡」,一推出便賣斷市,而且長期求過於供。前景大好情況下,股價迅即飆升,較招股價累升近六倍。然而,不管仿真程度如何之高,「素肉」始終不是真肉。不論於口感、味覺之追求,以至人類歷史長久以來建立食肉與權力密不可分的意識形態,都不是一下子能夠改變。

有鑑於此,便有來勢洶洶的「人造肉」熱潮。這類被譏為「科學怪肉」(Frankenmeat)的肉類,以尖端細胞技術培養出來,發展出無需屠宰、減省飼養所需土地和水源的「真肉」,獲蓋茨等超級富豪注資研發。從Memphis Meat的「牛肉」、「雞肉」到Finless Foods的「海產」,各種「人造肉」於年內即將推出市場,甚至生產出可作刺身的「魚肉」。這類所謂「淨肉」(clean meat),不但不會出現汞等污染物質過高而中毒的情況,又或飼養時多用抗生素而衍生超級細菌的風險,也完全符合佛家所謂「三淨肉」的要求。有趣的是,對素食人士來說,「人造肉」全無殺生或殘害動物之弊,而對肉食人士來說,「人造肉」乃實實在在的真肉而非仿製品,理論來說應是一種雙贏產品,但實際而言,市場能否接受「人造肉」,還要拭目以待:素食者也許另有宗教情懷的堅持,肉食者也可有對「試管製品」的抗拒。

或許不論素食抑或肉食,值得我們思考的並不在於「偽肉」還是「造肉」,而在於面對糧食短缺、環境污染等嚴峻問題時,我們願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多遠來,為其他人和動物作出甚麼程度的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