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美貿易談判在今年4月觸礁、5月兩國互相加徵關稅,拖累中國的外貿表現。中國海關昨日公佈,上半年以美元計價出口按年增0.1%,近乎零增長;進口按年則下降4.3%。整個上半年,中國對美國出口1,994億美元,自美國進口589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8.1%和29.9%;期內,貿易順差1,404億美元。如單計6月,以美元計價的出口按年下降1.3%,進口按年下降7.3%。
華泰證券宏觀分析師李超認為,美國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關稅已經加到25%,料再拖累中國出口。進口數據的走弱亦反映出內需的下行風險,此前公佈內地6月製造業PMI數據為49.4,在榮枯線以下,也印證了經濟下行壓力。
上月新增貸款遜預期
中國金融數據同樣疲弱。人行公佈6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為145.9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3%,增速比上月末低0.4個百分點,遜市場預期。上半年計,人民幣貸款增加9.67萬億元;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M2)餘額為192.14萬億元,同比增長8.5%,增速與上月末持平;另外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13.23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3.18萬億元。
華僑永亨銀行經濟師李若凡表示,6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雖不及預期,但較5月有反彈,不算疲弱,當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也較上月強勁,主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大幅增長,下半年中央可能通過支持地方政府融資提振基建投資,從而維穩經濟增長,社會融資規模會繼續受到支持;短期內當局可能通過定向寬鬆及中期借貸便利,針對性支持小微企業,資金維持寬鬆,M2及人民幣貸款也將保持穩定升幅。隨着美國聯儲局減息,年底央行進行全面降準等寬鬆措施的可能性存在。
另一內銀分析員說,6月貸款增長動力由住屋按揭及基建,轉去消費融資及支持小微企,社會融資規模增加亦受惠於地方專項債發行量增加,非單靠銀行撐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