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專題:年輕人做好心失身家健身假問卷真簽約 S.M.L.月呃百萬

社會專題:年輕人做好心失身家
健身假問卷真簽約 S.M.L.月呃百萬

健身騙案無日無之,消委會早前高調點名譴責健身中心S.M.L. Studio其極不合作及拒絕調停,不良營銷手法更如「強盜」。《蘋果》發現S.M.L.近月仍有恃無恐,大量年輕事主指S.M.L.職員藉詞做問卷,套取個人資料和財務狀況,事主簽問卷後,才獲知是健身合約。職員每次都以掏空事主銀行積蓄為目標,有女學生銀包僅餘500元,也被掠奪。單以其中一個約60名事主的Telegram群組計算,S.M.L.每月涉騙至少百萬元。
記者:盧藹雯 龔蕙芝 周子惇

在人來人往的旺角西洋菜南街與奶路臣街交界,每日最少有5名S.M.L.職員隨街截停途人求幫忙做問卷,利用同情心哄騙簽約,《蘋果》近月不斷接到年輕事主指被騙,涉款4萬至17.5萬元。

S.M.L.職員警覺性高,當見到重複來回的途人,就會互相提醒,且不會兜截那些途人。周子惇攝

職員輪流畀壓力

大專生Davis憶述,5月中被S.M.L.職員截停,對方稱公司經營派對場地,「爭幾個quota,填少少問卷就走得。」他好心隨職員到辦公室,甫開門已感奇怪,「好多MK仔、大隻佬、紋身佬。」職員指公司亦出售健身器材,要做年輕人生活習慣問卷調查,其間問他可接受健身月費是多少,他答:「100蚊。」對方卻稱:「500蚊呀!幫你寫低先,做到呢個plan就通知你。」

他被不同職員輪流應付,曾追問何時能離去,但於高壓下,曾交出身份證及提款卡,亦在問卷簽名作實。之後有職員卻稱:「公司肯做畀你,500蚊一個session,60個就3萬蚊,會喺你戶口直接過數。」然後舉手欲與他擊拳。Davis表明無意參加,職員驚訝稱他已簽約,款項將過數,提議「即刻撳晒銀行啲錢出嚟,等公司過唔到數,就有可能取消合約。」

職員陪他跑到附近櫃員機,提取每日最高提款額1.5萬元後,再恐嚇他稱戶口餘款7千多元也將被提取,令他將餘款轉至職員私人戶口。一無所有的Davis極徬徨,多次指簽的是問卷,職員兇他稱:「你唔好作呢啲咁嘅理由,你不如話自己係弱智仲好啦!」又叫他:「唔好諗住去連登區,或者搵海關、消委會幫手。」職員拒絕退款,又無賴地提出要他申請信用卡,「第二日上去俾佢哋碌,佢就畀返啲錢(生活費)我用。」

女學生小芳稱上月初同遭騙去30,500元,職員要她列印戶口結餘單供查閱,又向她展示選擇性錄音證據,「例如問我明唔明,我答明,明明做緊問卷,佢就誣衊話講緊合約。」有職員窺看到她銀包有500元,更將之取去。

中心簡陋似搭棚

多名受訪事主稱職員會指摘他們無否認入會,合約金額覷準事主存款上限「度身訂做」,甚至騙更多。有人簽下6萬元合約後,職員稱不用繳未付的1.2萬元,但須簽下不追究協議,捕捉事主想減少損失的心理。另有指S.M.L.內部簡陋,僅有數部健身器材,被騙時亦不見客人,似是「搭棚」出來的騙局。

民主黨消費者權益政策副發言人袁海文直指S.M.L.手法卑劣,曾有事主被帶到不同商戶以信用卡買現金券,認為海關及警察應主動放蛇搜證,「必須懲戒呢一班人」,但唯一負責規管的《商品說明條例》(下稱條例),量刑起點低且沒阻嚇力,望政府盡快通過設冷靜期,保障消費者權益。警方就3名事主案件回覆稱,初步調查後相信不涉刑事,列雜項處理。

根據條例,若觸犯具威嚇性的營業行為罪行,最高可判罰款50萬元及監禁5年。經修訂條例於2013年7月實施至今年5月,僅1宗健身個案成功檢控,兩人被判社會服務令,另37宗沒足夠證據證明違例。

S.M.L.股東之一楊滙邦(右)不時在社交網上載在S.M.L.的相片,自稱與圖中女子為「爆數組合」。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