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零售商勢加速撤出中國利豐警告貿戰打擊大:華工廠面臨倒閉

美零售商勢加速撤出中國
利豐警告貿戰打擊大:華工廠面臨倒閉

【本報訊】中美貿易戰至今未有和解曙光,利豐(494)行政總裁馮裕鈞接受彭博訪問時表示,由於擔心美國零售商在緊張的貿易局勢下加速從中國外遷,中國的工廠正變得緊張和絕望。利豐昨日升2.6%,報1.16元,該股今年迄今累跌6.5%,而八年前利豐高見10元以上,市值一度達千億,最新市值為98億元。
記者:黃尹華

利豐為全球最大消費品供應商之一,馮裕鈞預計將有更多中國工廠關閉,因為打亂了全球供應鏈的貿易戰將加速企業出走。該公司在亞洲為Walmart、Nike等全球最大零售商設計、採購和運輸消費品,美國客戶亦正敦促該公司將生產轉出中國。

利豐行政總裁馮裕鈞憂外資從中國外遷情況惡化。資料圖片

「越南已滿」 乏額外產能

「美國客戶肯定非常擔心」馮裕鈞表示,「大家本來就利潤微薄,而且大多數公司在中國的產量佔很大比例。因此,如果最大的來源將價格提高25%,他們會很擔心」。他指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對全部中國輸美商品加徵的關稅比例。「沒人投資,沒人採購。貿易戰導致人們停止投資,因為他們不知道去哪裏投資」,矽谷出身的馮裕鈞說。「許多人僅憑一條推文就將資金投入越南。越南已經滿了,完全滿了」,他指越南沒有額外產能可以接納美國公司。

因應中美貿易戰,不少外資廠商稱要將生產線撤離中國。去年9月,日本三菱電機指,中美7月互相加徵關稅時,公司已把部份產品從中國大連工廠轉到日本名古屋生產;今年1月及3月,韓國三星和日本EPSON分別宣佈將會關閉在天津和深圳的工廠。

較早前,全球最大的台灣單車製造商巨大機械集團(Giant Manufacturing Co.)因應中美貿易戰,已逐步把美國定單由中國生產移至台灣總部生產,其新任董事長杜綉珍(Bonnie Tu)接受訪問時直言,去年9月得悉美國總統特朗普有意加徵中國進口貨品關稅至25%時,公司已嚴陣以待,「去年我已察覺到中國製造及供應至全球的時代已過去」,公司去年關閉一間設於中國的廠房,以及把美國定單移師至中國以外地區生產。集團並於去年7月公佈正於匈牙利興建廠房,杜綉珍表示,把生產地遷至鄰近業務市場已成各行各業新趨勢。

除貿易戰外,科技戰亦為中美雙方另一戰場。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前日重申,中國科技公司華為將繼續留在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上,這意味美國公司申請許可證或被拒絕。不過,為了執行兩周前總統在G20上的指示,商務部將在不威脅美國國家安全情況下發放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