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加坡面積比香港少,人人卻安居樂業,組屋政策至今已助逾八成人上車,退休金可以供樓,他認為香港應該學習,更笑稱強積金(MPF)不少費用由基金經理抽取,政府應推行「咪畀錢中介」政策。
倡學星洲公積金供樓
香港政府近年曾研究新加坡公積金計劃(CPF),該計劃可用作供樓、醫療、退休,惟僱主及僱員每月供款率高達37%;而香港強積金僱主及僱員供款則僅10%。
胡應湘認為香港應學習,在出售資助房屋時,可提供優惠予上車客,「一視同仁方式,例如頭100呎至150呎免費,已經幫到好多人上樓。」並建議模仿新加坡公積金供樓,「香港強積金拎嚟供樓就得啦,電視都有話『借錢緊要還,咪畀錢中介』,現在幫你管理強積金嗰啲咪係中介,所以咪畀錢中介!」
除了填海,60至80年代香港曾出現乙種換地權益書,即以地換地,而非以現金換地,胡應湘回看仍覺有可取之處,「有人眼紅認為益晒地產商,但呢個世界無油就唔甩得鑊,梗係要畀啲着數。」他解釋政府可以市區地換農地,「譬如農地我收你5呎換2呎,其實就免費攞咗你60%,但你呢四成(市區地)一變就變咗做屋地,咁啲友都着數呀,沙田、屯門、荃灣係咁做出嚟嘅。」
強積金, 胡應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