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資院校招生多採「額滿即止」

自資院校招生多採「額滿即止」

【本報訊】放榜成績未必盡如人意,考生須按自己分數作出應變,尤其是未能達到考入大學門檻的同學,或會選讀自資院校的副學士、高級文憑或學士課程,繼續學業。同學們應留意,大部份自資院校都採取「額滿即止」招生方式,個別院校、課程亦設有特定截止報名日期。如有問題,宜應致電院校查詢。同學亦應事先了解心儀院校的即場報名日及會否要求即場面試,建議各位宜事先準備。

如考生獲自資課程取錄,一般要在放榜日後數天內,向院校繳交數千元留位費,早於聯招(JUPAS)發放首輪取錄結果(8月6日)。多數自資院校亦只會向獲聯招取錄,或聯招同類課程取錄的考生退回留位費,視乎院校政策而定。考生亦可因應成績更改大學聯招選擇,於個人時段內修改其課程選擇。

家長要注意子女情緒變化

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指出,港大、中大今年的成績計算機制與往年不同,取得5或「摘星」的考生獲額外加分,分數邊緣同時各科成績平均的考生,成功獲取錄的機會將降低,他又指,今年多間大學課程的學額出現變化或架構重組,提醒考生更改聯招選擇時,不宜完全依賴往年數據參考。考生改選聯招時,應遵循「博前穩後」原則選擇課程,只選一至兩個心儀課程放在清單前列,其餘選擇符合自己成績與志向的課程作保險。

家長亦應注意子女放榜後的情緒,「良心理政」成員、教育心理學家黃宇昆表示,家長如留意到子女坐立不安、睡眠及胃口與平日有大分別、突然變得安靜或脾氣暴躁,甚至身體莫名感到疼痛,都是壓力過大和情緒過於緊張的徵狀。家長不妨可直接詢問子女是否對放榜的想法,或是否感到壓力,並以接納、包容的態度與子女探討前路。
■記者羅智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