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社交語言 呃like顯自我

另類社交語言 呃like顯自我

在這個全民自拍的世代,影像的力量放大,一張相可以瞬間傳遍網絡,成為輿論焦點,激起強烈情緒,甚至令現實虛幻的界線變得模糊。法國心理分析學者兼哲學教授戈達爾(Elsa Godart)說:「當今切切實實是照片的世代。自拍成為新的語言,暴露我們對自身的看法、我們的情緒。」

沉迷自我成病態

社交平台充斥自拍照:由少女抱小貓、土豪遊花都、影迷捕獲偶像、到新婚夫婦暢遊迪士尼,爭相登場,皆因分享自拍讓我們跟更多人有聯繫。符號學專家埃斯康德—戈基 (Pauline Escande-Gauquie)說:「自拍令人可創造或鞏固與某一社群的連繫——對名人來說是粉絲,對政治人物來說就是普羅大眾。」透過自選角度、自選背景,自拍讓人全面掌控自身形象。戈達爾認為,自拍不是自戀而是自大的表現,過度高估自己,渴求大量「讚好」,反映出高度自我中心。

壯觀的自拍照,讓人展現自己最佳一面。俄羅斯「都市攀爬女王」尼古勞(Angela Nicolau)最愛玩命自拍,在巴塞羅拿的聖家大教堂和「上海塔」上的留影都獲瘋傳。醜化自己同樣可成為焦點。低炒拍出雙下巴的「chinning」風由此刮起。拍下自慰高潮的表情,又或是跟離世親人自拍,都各有捧場客。自拍也是社運好工具:清潔海灘運動前後對比照、媽媽抱嬰兒哺乳照都印證一張相勝過千言萬語。

像一切活動,沉迷可以很危險。埃斯康德—戈基指出:「有些人會變強迫性的自拍,必須要被他人看到。」有人沉迷美圖,不加濾鏡、不去皺自覺見不得人,埃斯康德—戈基形容已到「滑稽」地步。「假如不是出於戲謔詼諧的態度,有可能成為病態……對少年人來說尤其危險。」
法新社

巴西里約熱內盧的救世基督像成為了不能不自拍打卡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