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九龍第一次反送中遊行。西九高鐵站成為遊行焦點。大會估計出席人數達23萬之多,警方數字居然也有5萬多人,足證九龍區的處女秀反應熱烈。這是相當重要的遊行,因為這是7月1日衝擊立法會後,第一個掛以「反送中」為主題的大型遊行,是民意量度的寒暑表。究竟當示威者「行動升級」後,本來一面倒支持的民意,有無逆轉?有無割席?有無令「和理非」卻步?有無人覺得已經夠了累了而不再現身?
7月6日光復屯門,雖然也是聲勢浩大,也深得黃絲藍絲兩大陣營世紀和解,全力對付「屯門少布多肉大媽」(真係講唔出性感),但畢竟並非打正旗號「反送中」,仍未能測試民意變化。
7月7日九龍大遊行,打正招牌「反送中」,結果人數達到23萬之眾!市民繼續支持學生,沿途可見「沒有暴徒只有暴政」的標語;許多家長輩的示威者都表示要和年青人同行。
這已經足夠了。
政府當日希望衝擊立法會逆轉民意的劇本徹底破滅,香港人不單沒有離棄大隊伍,反而更堅持反抗的決心。這當然是警察「埋門一腳棄關出迎結果空門被示威者頂入」的奸計盡失民心有關。
林鄭政府「空城計」已經是最後救命稻草,未能逆轉民意,已經無計可施。和大學生會面只是做秀的緩兵之計,於事無補。
示威者更發揮「be water」的精髓,四處遊走流動。連儂牆衝破中環局部地區,變成區區開花;示威活動也深入社區,完全是以前左膠和理非的「深耕細作」口號的行動版。光復屯門、針對西九高鐵站、到CCTVB示威……不單輻射社區,把「反送中」的民意化成改革社區的力量,也把整個「反送中」運動的幅度拉闊,不再像以往只限特定日子遊行,而是「日常生活化」,未來整個七月都book咗遊行,林鄭你能不頭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