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空氣污染問題惡化,隨時提高哮喘患者病發的機率。呼吸系統科醫生指出,哮喘病人需要長期用藥以預防及紓緩哮喘病情,並視藥效逐步調整藥量,但部份嚴重患者必須大量用藥才能抑制病情,甚至用藥後病情仍無好轉。醫學界近年發現,哮喘病人體內的嗜酸性粒細胞是嚴重哮喘的成因之一,並研究以生物製劑作針對治療。醫生建議哮喘患者平時應注意避開致敏原以防病發,如果長期用藥病情仍無改善,則可向醫生查詢,嘗試以新療法改善哮喘。
記者:何家朗
哮喘可以分為內發性及敏感性兩大類,前者與遺傳或過敏均無關,通常於年長時發病,由呼吸道感染等因素誘發;而敏感性哮喘則常見於兒童,患者亦可能帶有過敏體質,同時患有鼻敏感及濕疹等疾病。
哮喘病人的支氣管狀態較不穩定,當遇到灰塵、二手煙或冷空氣等外來刺激,或進行劇烈運動、情緒不穩或遇上壓力,均有可能病發,支氣管異常收縮及分泌過量黏液,導致咳嗽、痰多、呼吸困難及喘鳴等症狀,若無及時救治或會致命。根據衞生署數字,本港有約七萬名哮喘患者,2017年有8,608人次因哮喘入院或死亡。
全球哮喘倡議組織(GINA)提出,哮喘病人應按照病情嚴重程度及藥物成效,逐步提升用藥量及藥物強度,以作即時紓緩病情及長期預防,但如果使用口服式類固醇等強力藥物後,病情仍無好轉,或必須持續大量用藥才能抑制病發,即屬嚴重哮喘。
氣管壁增厚變形 發病頻繁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黃琼英指出,病人的氣管壁增厚及變形,影響當中的不隨意肌,有關結構變化也可能無法逆轉,導致病人頻繁病發。
現時估計約有5%哮喘患者屬於嚴重哮喘,入院機率較一般患者增加達六倍,甚至可能一天內多次發作,隨時因無法呼吸而危及生命。
哮喘以往被認為難以根治,但隨醫學界對哮喘成因有更深了解,有望能有效治療嚴重哮喘。黃琼英引述外國研究,近半嚴重哮喘患者體內,嗜酸性粒細胞(屬一種白血球)出現異常,導致氣道發炎,長遠更可能影響肺功能,令哮喘病情無法改善,醫學界近年亦研發出針對嗜酸性粒細胞的生物製劑,或可從根源控制病情。
她建議哮喘病人應在生活中注意避開導致病發的因素,例如致敏原及溫差變化,而嚴重患者則可先向專科醫生查詢,接受抽血測試體內嗜酸性粒細胞,有需要可嘗試採用新療法治療哮喘。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