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神隱多日的浸大校長錢大康昨終就反送中風波發聲。他未有譴責示威者早前衝擊立法會和佔領旺角街頭的行為,論調與早前撰文形容示威者抗爭是「洋紫荊革命」的浸大協理副校長楊志剛截然不同。錢促請各界深入了解青年為何對社會及政府失望和憤怒,建議以公開論壇聆聽青年聲音。
相隔一個月始向師生發信
錢大康昨向校內師生發表長逾千字的電郵,文首表示大批示威者走上街頭是和平抗議,並相信其中有很多人是人生第一次上街。他稱,從示威者臉上,先是看到「失望、恐懼和憤怒」,然後看到「絕望、肢體衝突和仇恨」,他希望不同政見陣營應停止互相責難,示威者亦要冷靜下來,從政者則應打開心扉,一同尋求紓解香港困局的方案。
錢及後向師生提出多條圍繞社會分歧及當代青年想法的問題,望師生能集思廣益,認為社會必須對此尋根究底,方能尋找出紓解困局的方案。他又稱,作為教育工作者,「視青年為紓解困局的夥伴,而非困局的源頭」,建議成立各界與青年對話的大平台,深入了解他們為何失望和憤怒、有何夢想及希望如何貢獻香港。錢在文末表示,「我們曾經從我們父母和老師承傳了一個充滿希望的香港,我們有責任和青年人共建一個更美好的香港」。
浸大學生會會長方仲賢指,錢向師生發的電郵中沒有使用「譴責」字眼,反而提到明白年輕人、學生訴求,對此感欣慰;但他認為錢相隔近一個月才向校內師生發送電郵實屬太慢,不明白為何要花這麼長時間撰寫。
■記者羅智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