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三峽大壩位於長江幹流湖北宜昌夷陵區三斗坪段,1994年12月14日動工,2002年11月6日截流,2003年7月10日第一台機組併網發電;大壩安裝32台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1,000億千瓦;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大壩共耗資1,800億人民幣(約2,039億港幣)建成。
大壩倘潰堤 威脅5億人
三峽大壩從規劃到建成一直備受質疑。其中已故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黃萬里認為,當局宣稱大壩有防洪、發電和航運三大效益,其實防洪作用有限,航運因泥沙淤積也大打折扣,唯一堪道是發電;相反大壩對庫區的地質氣候等有負面影響,另外庫區百萬人須移居。有專家認為一旦發生戰爭,三峽大壩將成交戰方或恐怖分子目標。大壩一旦潰堤,至少5億人死傷,半個中國將生靈塗炭。
但在時任總理李鵬支持下,全國人大於1992年3月以贊成1,767票,反對177票,棄權664票罕有情況下通過三峽大壩上馬。2003年三峽工程完工至今16年,除發電功能外,庫區問題百出,包括當地微小地震明顯增多、山泥傾瀉不時出現等,令當局頭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