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為何會淪為政治敗犬?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 鍾劍華

林鄭為何會淪為政治敗犬?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 鍾劍華

自從6月16日二百萬人上街,特首林鄭月娥在所謂正式向市民道歉之後便一直失蹤多日,連行會也連續兩次未能召開。除了那個不湯不水的所謂道歉外,她領導的政府便一直迴避示威人士提出的五個訴求,這顯然遠不足以紓緩市民的不滿,也無法平息現時社會面對的對立。這兩個多星期來的事態發展清楚說明,她在修例事件上的剛愎自用及狂妄,已令香港壓抑多年的政治矛盾一併爆發。事後又以這種拖泥帶水的策略來應對,只能繼續為社會,也為北京,添煩添亂。

在這段時間,出現了兩次「港媽」集會,都反映市民的怒氣仍然沸騰。七一回歸日的升旗禮就要在港島北差不多完全封路、嘉賓要坐船抵達會場、更要躲在室內觀看的情況下舉行,可說是失禮之極。而當天的大遊行仍然有幾十萬人參與,事後部份示威人士衝擊立法會,表達了市民對這個在憲政秩序上屬最高民意機關的強烈不滿。

政府及奴隸派議員過去幾年不斷濫用人多優勢及以僭建公權力的方式,來削弱立法會對政府的制衡,結果證明是自招其辱。這一次有部份憤怒至極的年輕人甘冒干犯刑律的風險,也要以行動去說明這個民意機關不再屬於人民。而立法會因此在未來幾個月都無法正常運作,也令很多需要處理的正常政務無法有效進行。

到剛過去的星期六,一個地區性的「光復屯門公園」示威,也演變成有近萬人出席的、帶強烈反政府意味的集會,最後又要再次勞動警察出動胡椒噴霧及展示紅旗。而每次這樣做,就只會令警民矛盾加深惡化,對社會構成的代價不可謂不嚴重。而星期日又有人發起九龍區的反送中遊行,又觸動政府神經,要大面積封路,高鐵營運也受影響。正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另外又有組織籌劃在下星期搞另一個沙田區遊行。這會不會是近期因修例事件而引發的最後一波示威遊行還是未知之數。

除此之外,海外呼應香港的各種動員仍是一波接一波。中英兩國政府因為近期的事件,也出現了多年來未曾有過的劍拔弩張。而對於香港原本要以一國兩制來作垂範的台灣,最近期的民調也反映抗拒一國兩制及拒絕統一的民意達到新高。就連原本被中共統戰了的朝野人士也不得不高調出來說否定一國兩制。

香港情勢的發展,也成為了國際社會的關注熱點。這從而也折射了各地政府及組織,對中共政權這些年來因為經濟發展而衍生的那一種威權氣燄的反感。當中國以為可以藉着經濟實力改寫國際社會慣例,擴大話語權的時候,因為香港問題而引起的反彈可說是被迎頭潑了一盆冷水。所謂要把中國標準推向世界的野心,也將因此受到更全面的抵制。

成負資產 下台是遲早的事

簡單而言,林鄭已成為香港社會及北京的政治負資產,一個沒有翻身希望的政治敗犬。她只會繼續為社會及北京當局添煩添亂。現在離現屆政府任期完結尚有三年之長,除非願意看到香港社會在未來三年爭議不斷,或者政府陷於停擺而難以有所作為,否則根本沒有可能讓她捱到正式任滿。她所謂的「我仍然未死得」,只是夜行人吹口哨而已,下台肯定是遲早的事。

但關鍵的問題是就算換掉林鄭又如何!香港今天出現如此局面,都是因為中共長期對港的錯誤政策所致。如果北京當局繼續做鴕鳥,不肯面對事實、不肯實踐對香港人的承諾,那就由誰人接任特首都避免不了。香港過去四位特首,有哪一位最終不是淪為政治敗犬?
鍾劍華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