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星亞控股(8293)股價去年起顯著上升,但上月25日突然暴瀉98%。大戶動向,除非是局內人,否則難以判斷莊家何時出招及散水。不過,聯交所中央結算系統持股紀錄查詢服務(CCASS)某程度可反映大戶持倉數目增減,投資者可從而判斷對手動作及部署。
記者:財經組
投資者買賣股票,一般透過證券行或銀行代辦,之後將股票交予託管人。CCASS詳列每隻股票,每日於不同證券行的持倉變動。
翻查CCASS,星亞控股大跌前,茂宸及興證分別持倉25%及16%,股價暴瀉後則顯示,兩間證券行的持倉不足1%,興證持倉由2億股跌至約1,200萬股,茂宸則由3億股大倉跌至剩下400萬股,部份轉至散戶較常用的恒生銀行、耀才等,不排除有投資者想趁機一博。興證持倉隨星亞股價於去年起顯著上升,由2017年中持倉約1億股增至早前2億股,期間星亞股價上升200%。
嘉藝富滙今年也急跌
興證同時重倉持有多隻細價股,在16隻股份持倉超過50%,單計這批股份合共市值已為226億元,「揸莊」的股份市值稍次於金利豐持倉。
無獨有偶,今年被證監會點名嚴重股權集中、貨源歸邊的嘉藝控股(1025)、富滙建築(1034)兩隻股份,興證CCASS持倉一度高達14%、10.5%。
今年4月25日及5月15日,嘉藝股價於十分鐘內暴瀉81%,富滙則半日曾急瀉85%,情況就如星亞股價急冧一樣。及後CCASS持倉發現,興證持倉全部賣走,股權降至0%。
另一被證監點名的股份比速科技(1372),同為興證持重倉達七成的股份,本年至今股價升48%。本報電郵查詢興證有關持倉事宜,但截稿前未有回覆。
大股東存倉料屬押股
有證券業人士認為,大股東持股存倉於經紀行,很大機會是屬於股東押股借貸,否則多會實物持股。興證持重倉的不少為細價股,他預計收息至少10厘方可彌補信貸風險。翻查興證2018年年報,貸款及融資服務利息佔總收入42%,較2017年的33%佔比有明顯增幅。
星亞新入股股東勁蝕
值得留意的是,孫天群於3月底以每股4元入股星亞16%成為主要股東,作價8.264億元,惟據權益披露系統顯示,股價大跌後其持股降至零,不過減持日期為暴跌翌日,以約2,046萬元將手上股份全部於場外賣出,即他賬面蝕近8億元。而孫天群3月時的持股是從一位名為李海楓的股東轉手所得,資料顯示他為恆富控股(643)主席兼大股東,李海楓減持至低於4%。
另一主要股東楊俊偉,2017年4月以每股1.46元買入5,000萬股股份,作價7,300萬元。3月曾於4元高位沽出一半持股,套現3.52億元,暴跌當日他亦有掟貨,場內以每股0.1262元出貨套現486萬元,賣出價格較當日收市價低。他同為另一大跌股份中國寶力(164)的執行董事,持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