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人骨質疏鬆 五成長者高危 隨時脆性骨折

40萬人骨質疏鬆 
五成長者高危 隨時脆性骨折

【本報訊】骨質疏鬆是常見的長者病症,增加患者出現脆性骨折的風險。一項測試發現,不少長者即使平日行動能力正常,但骨質密度偏低,甚至已患有嚴重骨質疏鬆,骨質密度數值更低至-4。醫生指出,早期骨質疏鬆無明顯病徵,患者可能患病而不自知,建議市民平時應注意肌肉痛等骨質疏鬆先兆,並應定期檢測骨質密度,尤其長者及女性,若及早發現病情,並透過藥物、運動及改善營養吸收,可減緩骨質流失速度。
記者:何家朗

骨質疏鬆是骨骼新陳代謝的疾病,患者骨質密度逐漸減少,長遠導致骨骼結構變得脆弱,並增加患者發生脆性骨折的風險。雖然骨質疏鬆最常見於長者,但其實40歲起,骨質流失會變得明顯,而更年期女性更因為雌激素水平下降,加快骨質流失速度,令女性患上骨質疏鬆的機率比男性高。根據醫管局數字,本港分別有約30萬名女性及10萬名男性確診骨質疏鬆,但實際患者人數可能更高。

香港疼痛學會在2017年至2018年間,為200名平均67歲的長者檢測骨質密度,他們都沒有骨折病史及關節問題,行動能力正常。但學會發現,當中有24%長者患有隱性骨質疏鬆,骨質密度數值達-2.5或以下,更有長者數值低至-4,屬於嚴重水平。此外,亦有五成長者骨質密度偏低,將來有患上骨質疏鬆的風險。

香港疼痛學會主席、麻醉科醫生李靜芬表示,骨質疏鬆無明顯病徵,除非定期進行檢測,否則難以預知,結果亦反映不少長者不自知患上骨質疏鬆。臨床曾治療不少病例,長者平時健步如飛,但一次跌倒就導致脆性骨折,或因脊柱壓力性骨折(俗稱冧骨)引起劇痛,求醫時才發現骨質密度偏低,原來早已患上骨質疏鬆。

藥物 運動 減緩流失

李指,當骨質疏鬆到達嚴重水平,會增加手術治療的難度,或導致活動及自理能力永久受損,甚至因骨骼強度不足,引發肺炎等致命併發症。相反如果及早發現骨質密度低,則可從藥物、運動及營養吸收三方面着手,減緩骨質流失速度。她提醒市民應注意身體是否出現莫名的肌肉痛,如拉扯痛或做特定動作時特別痛,可能由骨質疏鬆引起。

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推出「骨質疏鬆一分鐘自我評估測試」,回答有關個人病歷及生活習慣的簡單問題,可自行評測是否有患骨質疏鬆的風險,網上版測試可瀏覽醫管局網址。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