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前日起陸續公佈今年「世界遺產」名單,經伊拉克爭取36年後,有4,300年歷史、被視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巴比倫(Babylon)古城遺蹟終入選,是該國第六個世界遺產。
世界遺產委員會前日於阿塞拜疆首都巴庫(Baku)投票,將距離伊拉克首都巴格達85公里外的巴比倫古城列入名錄,協會聲明說這座美索不達米亞古城入選是因為「由內外城牆、閘口、皇宮到廟宇,都是古時最有影響力王國的獨特明證」。聲明又提到位列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空中花園」雖已消失,仍啟發全球藝術、流行和宗教文化。
4,300年歷史 受損需復修
伊拉克總理邁赫迪歡迎委員會決定:「美索不達米亞是人文記憶的中流砥柱,是有歷史以來文明的搖籃。」總統薩利赫推文說遺蹟飽受歷任國家領袖忽視,現喜獲應有的歷史地位。伊拉克人亦感雀躍,到古城入口揮國旗慶祝。形容「愛巴比倫多於愛子女」的53歲導遊法爾胡德,在該處帶團廿多年,他說古城19世紀至今只有18%面積出土 ,期望列入世遺後有更多資源開發和研究。
在幼發拉底河畔以泥磚蓋成的巴比倫古城,名字首見於公元前2,300年一枚泥板上,估計是4,300多年前由尼布甲尼撒國王二世下令建造,專家推測《聖經》中記載過的巴比倫通靈塔亦在此處,參觀重點包括巴比倫之獅像以及伊什塔爾門(Ishtar Gate)遺蹟。
不過,伊拉克近半世紀戰亂頻仍,巴比倫亦連番受損,急需修復,例如前總統侯賽因於1970年代曾命人草草加建皇宮南面牆身和拱廊,反造成更大損害;到2003年美國盟軍入境後,在附近建基地的美軍和波蘭軍又大肆塗鴉。
當局暫已為古城籌得5,000萬美元(3.9億港元)資金保育,自十年前又與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合作訓練保育和接待人手,期望以巴比倫在內全國7,000多個遺蹟吸引遊客回流,振興經濟。
除巴比倫外,伊拉克其他五個世遺計有南部美索不達米亞濕地、被恐怖組織伊斯蘭國毀壞的哈特拉古城 (Hatra)、中部薩邁拉古城(Samarra)、北部亞述(Ashur)及座落庫爾德地區的埃比爾(Erbil)堡壘。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