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50多年,香港經歷多次政治動盪時期,慶幸最終都能夠安然渡過。1966年中國開展十年的文化大革命運動,香港親共人士在1967年發起針對港英政府的暴動,導致800多人受傷、50多人死亡,經濟受到嚴重打擊,有錢人紛紛移民,樓價股價下挫,恒指最低跌至58點,即是由1964年7月31日的起步點100點下挫四成多。
「六七暴動」過後,港英政府主動調查暴動成因,察覺到有需要調整管治策略,關心及改善市民生活,減少社會不公平現象。政府修訂《勞工法例》,加強對工人保障,並成立民政處,增加與市民溝通。之後政府大力改善教育、醫療和房屋政策,成立廉政公署,並大量增加文娛康樂活動,擴大青少年生活空間。暴動後港股節節上升,到1973年3月更創出1774點的歷史新高。
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香港出現「九七回歸」問題,市場人心惶惶,數以十萬計的港人移民,股市樓市重挫。恒指由1981年7月的1810點歷史高位,下挫至1982年12月的676點,足足跌了六成多。但隨着中英政府簽署聯合聲明,雙方決心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股市由低位反彈,到1987年10月升至3968點。之後經歷過1989年的「六四事件」,恒指一度跌至2022點。但隨着北京政府繼續推行改革開放政策,退休領導人鄧小平又在1992年1月至2月南巡,令港股在回歸前屢創新高,1997年8月創出16820點的歷史新高。
只可惜九七回歸後,首任特首董建華偏袒大財團,施政頻頻失誤,經濟持續低迷,加上處理沙士失當、強行為《基本法》23條立法,結果導致2003年7月1日回歸日50萬市民上街抗議。後來中央推出政策支持香港經濟,港股由2003年4月的低位8331點大幅反彈,到2007年10月創出31958點的歷史新高。
2014年9月尾,市民因不滿時任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處理政改失當,人大推出「831」框架,為普選特首全面落閘(林鄭因此受益),觸發長達79天的「佔領運動」。佔領運動期間,恒指一度由9月的25362點高位下挫至22565點,跌幅約11%。
當時有經濟學家說香港經濟將受到重挫,「佔領運動」令香港損失數千億;甚至過萬億港元。但事實卻是恒指在2015年4月回升至28588點,到2017年更全年直升,在2018年1月創出33484點的歷史新高。
總結過去50多年香港政局不穩時期,對股市影響短暫,之後不久便重拾升軌。還望特區和北京政府認真研究和調查今次因修訂《逃犯條例》而觸發的政治風波,明白港人(特別是年輕人)的訴求並作出真誠回應,讓政治和經濟早日回復穩定,股市再創新高。
林本利
經濟學家、活道教育中心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