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華約見部份傳媒高層,說七一當日看了幾小時直播,認為衝擊立法會手法專業,不似學生所為,促警方徹查幕後指使者,又歸咎他任內推行通識科造成「青年問題」,自責「自己都睇漏眼」。老董每次現身,我都想起古墓派,不是因為他有仙氣,而是感覺他像從活死人墓走出來一樣。當年北京千挑萬選,欽點了這樣的人做首任特首,香港注定九七開始淪落至今。
到了今天,我們已不奢望政權有自省能力,但建制派也不該如此因循怠惰吧,來來去去不是諉過通識就是外國勢力,開口埋口不是譴責暴力就是找出幕後黑手;權貴們包括大部份大學校長,都一隻二隻鸚鵡上身。電台主持質疑老董看了什麼直播,有沒有看當晚清場前,折返立法會勸退戰友的小女生哭着說「個個都好驚,但係仲驚聽日見唔到佢哋四個,所以我哋要一齊嚟一齊走。」我想,就算老董看了,也看不懂,無知覺。
已故中大新亞書院文學院前院長孫國棟說過:「年紀大的人道德往往不如年輕人,這情況在不同時空都普遍存在。原因是年輕人懷着活潑敏感的良知,處事為純粹的良知所動,有人需要幫助,有不公平的事,便會立即行動。然而人到中年,利益顧慮也多了,顧慮多,道德自然下降。」
撇開利益顧慮特別多的權貴不說,我明白有些人不認同七一衝擊,是因為擔心年輕人受傷被捕,或者憂慮民意逆轉讓林鄭有機可乘。但就算如此,我們也不可能不理解年輕人行動背後的義憤。
為什麼衝立法會?七一那天,有老一輩的傳媒人問,裏面又沒有官員、議員在開會,示威者為什麼要衝擊立法會。我反問他有沒有留意,林鄭在會展祝酒時,向梁君彥說「多謝主席、辛苦晒」,那一幕很形象化說明一切。
我們深明,在功能組別千秋萬世的扭曲政制下,「議會暴力」存在已久,但近年政權更加有恃無恐,與建制把持的議會聯手,透過DQ、修改議事規則等手段,打殘民主派議會內僅餘的力量,趕盡殺絕,予取予攜。所有爭議的政策議題,如一地兩檢等,政權都可以長驅直入。
林鄭就是在這樣背景下,信心十足,不用理法律界、商界及社會主流民意,強推送中條例。議會建制派赤裸地摧毀制度配合,容許草案直上大會二讀。若非6.12警暴引起國際和香港社會強烈反彈,林鄭在6.16大遊行前夕宣佈暫緩,法例現在早已通過了。
在民主國家,議會的神聖莊嚴,在於它是民意代表通過法例、監察制衡政府的三權之一。在香港,它卻是出賣香港人的不公義象徵。
或者有些人像胡應湘一樣,不明白年輕人有什麼好不滿,或者簡單歸納為住屋困難、社會上流問題。年輕人絕望,不單因為100萬、200萬人上街,甚至有同伴犧牲後,政府仍然麻木不仁、寸步不讓,更因為他們明白,正如03年反23條一役或五年前傘運之後,當表面一切回復正常,北京必定調整對港政策,政權必定做嘢。過去幾年,政權對香港公民社會「撳住嚟砌」,坐牢的坐牢,DQ的DQ,大家都看不到出路,被無力感籠罩。他們不想,今次運動過後,重蹈覆轍。
老董至少說對了一件事,現今制度下,就算林鄭下台,「換一個人再嚟過,都係出事」。曾鈺成日前拋出8.31框架外重啟政改、特赦示威者的建議。問題是,北京可能接受嗎?
(隔星期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