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對抗,是持久戰。尤其當你的對手,是文明程度與普世價值,都非常的與眾不同。
眾所周知,強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偉大的領導和碩大的經濟勢頭下,國運欣欣向榮,國民揚威國際,所有外國勢力,就算是名門正牌,要在強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上經營,正牌都得輸給山寨,是硬道理。凡偷取、剽竊及利用別人商標牟利的醒目商人,是有福的。
在中國,知識產權和商標註冊的保障非常本土,由遠至廿多年前,田北辰的原裝正版G2000被大陸的「傍名牌」狀告侵權,結果被判賠償千萬;到近至2016年,山寨版「無印良品(Natural Mill)」控告日本正版Muji侵害其商標而獲得勝訴,都說明了天理公義,在神奇的國度極之反常。
什麼是「傍名牌」?就是藉着模仿著名商標魚目混珠,甚至在外資品牌投資內地前搶先註冊(即搶註),博大霧,扮高級,集精刮與縮骨地偷呃拐騙的國產特技了。
但意大利高級男裝品牌Ermenegildo Zegna用了5年時間,與大陸一個叫Yves Zegnoa的品牌堅持對抗,誓要捍衛自己的商標產權公義,最終在去年獲得勝訴。Alfred Dunhill也用了多年爬山,力戰它的國產山寨版Danhuoli,結果亦於去年獲得史無前例的勝利,正牌被判獲得1000萬人民幣的賠償。
前不久,葡萄酒界也有一件類似的不可思議大事,就是全球知名的Lafite在中國的官司獲得了最後勝利,真戰勝了假。擁有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的DBR Lafite,經過3年多的官司,戰勝了一間廣東及一間北京公司,取回了Lafite及中文名「拉菲」的領土完整及公道。從此,閒雜人等,一律不得再用Lafite及拉菲的名字招搖撞騙。
資料顯示,此兩家公司,旗下販賣分別有拉菲私家系列(Lafite private reserve)及拉菲酒窖系列 (Lafite Cellar)的葡萄酒,都聲稱自己是認可的分銷商。但如果上述兩個「拉菲」系列你都沒有聽說過,你是對的,因為在真Lafite的旗下它們都並不存在、是假的。總之,套上了Lafite二字便當金漆招牌,好使好用,可賣給貪慕名牌,一知半解,見到拉菲二字便兩眼發光的盲毛了。
另一案例,在Lafite勝訴差不多的時間宣判,一間叫Rush Rich的公司被判敗訴。此公司的全名好像是福建晉江東方明日的「奔富酒園」,抽的是世界聞名、強國大熱的澳洲名牌葡萄酒Penfolds的水,人家的中文名字就叫「奔富酒莊」,Rush Rich自然希望偷換概念順手牽名了。
《Drink Business》中文版指:「總部設在南澳大利亞阿德萊德的Rush Rich品牌……為了模仿Penfolds的『Bin』系列,造了『Vin』和『R』系列,並在其(酒瓶)背面使用了中國名字『奔富』」;更「特別是在中國大陸,有偽造得與其很相似的酒瓶,或是徹頭徹尾地被仿冒者複製出來、在劣質工作坊大量生產的偽造酒瓶」,完全證據確鑿。
結果,上海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一審宣判:「奔富酒園」使用「澳大利亞最著名最大的葡萄酒園」、「澳大利亞紅酒的象徵」等行為構成虛假宣傳,判令被告停止虛假宣傳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兼須賠償商標持有人TWE經濟損失140萬元及合理支出60萬元。(太便宜了吧!)
雖然抗戰好像勝利了,但別高興得太早,戰事當然還未完,一定是鬥長命的攻防戰來。
在Lafite官司的宣判結果傳世之後(即今年5月),我上網找過假冒的拉菲私家系列(Lafite private reserve)及拉菲酒窖系列(Lafite Cellar),仍然健在有得賣,亦輕易搜尋到大陸一個仿拉菲的葡萄酒網站,美術和仿真度均不錯,非常有外資網站的風格和美感。我也上了官方Laite網站看看,對照一下,一些基本資料是不同的。簡單如Domaines Barons de Rothschild (Lafite)的法國地址和聯絡電話(假網站也有法國地址電話啊),已各有不同。但真正官方的Lafite網站,有驗證連結可讓飲家透過bubble tag驗證碼,核實手上的一瓶拉菲是否真貨;也有預約探訪酒莊的指示和聯絡方法,假網站都沒有提供。
至於假奔富,一search之下,也仍然在網上輕易有售,深信淘寶亦不缺。
有些爭取,實在是長久戰。短時間要堅持,長時間要整理後續,空氣才會真正清新乾淨。
IG: budmingbud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