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問鼎集資王的百威亞太(1876),今日開始招股,入場費4,748元。這宗集資額高達765億元的IPO,規模或蓋過快將來港第二上市的阿里巴巴。百威亞太首席執行官楊克昨「牙擦」指出,市場沒有可與百威比較的公司。近日港拆息抽高,市場預期百威的孖展利息高達4厘,若投資者睇好,以「人頭戰術」申請較借孖展為佳。
記者:余秉峰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指,旗下基金會入飛,但並非預期百威盈利或股價有大升幅,「環球利率向下,生意維持到穩定嘅增長,(下年)就會唔貴。」
公開招股前夕,百威亞太昨舉行記者會「熱身」。面對外界指其估值定價過高(預測市盈率30多倍),楊克反守為攻讚公司「溢價合理」,指即使中國經濟放緩,但內地啤酒市場仍相對穩定,並早已發展中國高端啤酒市場,錄雙位數增長,「市場上沒有可與百威比較的公司,百威在高端市場領先。」
首重投資 不重派息
楊克承認,百威集資所得主要替母公司還債及重組業務。當記者問及公司派息政策,楊克強調若公司有足夠現金流,首先考慮投資業務,其次是收購,最後才會考慮向股東派息。
翻查百威亞太的上市文件,公司在2018年財政年度收入約659億元,憑「福佳」和「百威」等21個主要啤酒品牌,稱霸「主戰場」內地啤酒業的銷售額佔比。期內,百威的毛利達363億元,純利為109.7億元,毛利率和純利率分別為55.17%和16.67%,明顯領先內地同業青島(168)和潤啤(291)一段距離。
不過,內地對於啤酒的消費習慣,明顯及不上百威的發源地美國。文件顯示,百威部份品牌早在1900年於內地設廠製酒,行業發展逾100年的時光,去年內地啤酒人均消費量為35升,不足美國和黑西哥的一半。而且,百威過去四出溢價併購同業,以致累積了大約1,024億元商譽,佔去總資產2,005億元的51.1%。
估值較潤啤青島高
中民證券(香港)研究部董事黃偉豪指出,從估值來看,百威的定價並不吸引,因為估值比潤啤和青島明顯高,「通常(IPO)係比已上市嘅平,但佢明年預測市盈率都30幾倍。」內地啤酒業的定位向來不是收息股,加上是大眾類的傳統消費品,不具高增長概念,只是勝在不易受貿易戰這類外圍因素影響,屬穩定增長股,股價不易在上市後爆升。在孖展利息高企下,他建議散戶用自有資金入飛,使用「人頭戰術」來增加中籤率,「(否則)用孖展做短線,真係可能輸息。」
百威母企急於還債
黃國英亦表示,他看中的是百威亞太母公司因急於還債,才讓子公司上市集資,具當年友邦(1299)穩定向好的影子,「呢類新股最終(股價)一般唔錯」,加上環球利率向下,生意不差有穩定增長,現價估值會隨時間過去而下降,故此作為組合之一,並「放埋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