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反送中運動現場,身穿反光衣的除了記者外,還有一批自發到場援助的急救員。18歲的明仔(化名)剛中學畢業,認為自己最大本錢就是一張急救執照,因此冒着被捕風險堅持到現場擔任急救員。本身有抑鬱症的他說,參與反送中運動雖帶來壓力,卻令他找到生存目標,「(知道)點樣去貢獻」。
明仔說急救員立場很清晰,第一是所有人都救,不會區分警察或示威者;第二是不會衝擊、不會叫口號,也不會評價每個衝突行為是正確或錯誤,堅守中立救援者角色。他知道急救員在法律上不會有特殊地位,若警察要控告非法集結,他也可能會一併被控,「我接受到呢個風險」。
籲參與區選延續抗爭
雖然早知有風險,但內心依然承受着巨大壓力,最近兩星期經常發噩夢,「明明開大冷氣,但都會出晒冷汗」。不過,這場運動也為明仔帶來正面改變,本身有抑鬱症並正在服食最大劑量藥物的他說,近期沒有再覺得不開心,反而感到反送中運動給予他力量,「搵到一個目標,我應該點樣去繼續生存喺呢個世界,點樣contribute(貢獻),點樣用自己能力去幫助呢個社會,我知道自己價值喺邊度」。
現時運動似乎已進入暫時休息的狀態,明仔說市民其實還有地方可繼續努力,就是參與11月區議會選舉,無論是助選還是參選,香港人仍有許多事可以做。
■記者陳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