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原創】《麥兜》導演改編+小朋友聲演 《大偵探福爾摩斯》登大銀幕

【本地原創】《麥兜》導演改編+小朋友聲演 《大偵探福爾摩斯》登大銀幕

【本地原創】
當前幾年大人在看《新世紀福爾摩斯》劇集津津樂道的時候,小朋友也在看《大偵探福爾摩斯》小說愛不釋手,這本以動物擬人化的小說由厲河創作,融入查案與科學元素,是近年流行的兒童書系列,受歡迎程度不遜麥嘜麥兜。這個暑假,將有《大偵探福爾摩斯:逃獄大追捕》的動畫電影版上映,更被選為7月28日舉行的香港兒童國際電影節的開幕電影,而製作這套動畫電影的,正是當年製作《麥兜》電影系列的導演袁建滔和鄒榮肇,相信不只小朋友,就連大人也會對這套戲感興趣吧!

《大偵探福爾摩斯》深受小朋友歡迎,目前已推出了四十多本小說,小說系列有很多插畫和做了特別設計效果的文字,作者厲河表示,這些都是吸引小朋友的特色之一,部份文字以特別效果設計,就是想更生動地表達故事,以及讓小朋友印象更深,記下這些詞彙,尤其是四字成語。由於小說表達手法生動和故事引人入勝,就連有閱讀障礙的小朋友也可以暢快地閱讀,成了《大偵探福爾摩斯》的書迷。小說早已被改編成漫畫,但要是改編成動畫電影,厲河覺得是另一回事,「我知道要改編成一套動畫不是易事,所需的成本很高,牽涉很多人事,當我看過完成度達八成的電影版後,知道目標已實現,感覺非常棒!」

《大偵探福爾摩斯:逃獄大追捕》將成為今屆香港兒童國際電影節的開幕電影。

角色更立體 添原創劇情

《大偵探福爾摩斯》小說有眾多故事,最後厲河選了其中一個故事《逃獄大追捕》改編為電影,「因為一般故事的長度約1.5萬至2萬字,嚴格來說是短篇故事,不能涉及太多角色,只有一個忠的和一個奸的角色作正邪對決。但這個故事有上集和下集,而且勢力不只正和邪,還有一個亦正亦邪的,他們形成一個三角形,這三方互相有矛盾和衝突,福爾摩斯需要幫助那位亦正亦邪的人,一起對付最奸的波士,這故事比較複雜,拍成電影會更好看。」

導演袁建滔除了執導外,也是電影的編劇,更為電影中加添了一半新的原創劇情,「我們加入了一半全新的改編劇情,是小說中沒有的,主要是為各人物補回背景,也加入了一些動作場面,例如打鬥、追逐和飛車等,豐富電影畫面,還有加入了福爾摩斯在查案以外的生活,希望令角色更圓滿和立體,並非一出場就是查案那樣單調。」《大偵探福爾摩斯》是繼《麥兜》後,另一本地原創兒童書籍改編成電影,袁導演表示香港能夠達至製作動畫電影的IP不多,「拍電影其實面對很多困難,因為成本很高,必須有足夠的市場去支持才能做到,除了《麥兜》以外,今時今日能改編成電影的,除了《大偵探福爾摩斯》外,真的想不出還有哪套作品了。」

今次《大偵探福爾摩斯》電影的製作班底全是香港人,另一位導演鄒榮肇表示整個動畫製作班底約60人,「用了約一年時間做後期製作,比之前的《麥兜》電影用上更多的人手,投入的資金也更多。主要的製作團隊是『線美動畫』,大概有20多人,還有另聘四間公司一同製作。因為香港的動畫公司規模都不大,所以得靠公司與公司間的合作完成。」袁導表示最重要是有專業的製作團隊,「我自己做電影從來未試過如此順暢,我亦樂在其中,因為大家都很專業,很多事不用我操心。」

3D製作2D呈現 有動作場面

兩位導演執導《大偵探福爾摩斯》除了資金較多外,製作上與《麥兜》有何不同呢?袁導表示《麥兜》運用的線條比較簡單,「麥兜的表情和反應較遲鈍和緩慢,相對地在動畫要求上並不太高,但今次《大偵探福爾摩斯》由造型至演出表情都較複雜,而且有不少動作場面,令動畫的製作要求提高了。」此外,以往的《麥兜》電影是2D製作,鄒導指今次《大偵探福爾摩斯》則是3D製作,但以2D風格呈現,「我們製作上採用了3D的方法,但因資源不太多,製作出來的效果很容易有比較,沒甚麼資源製作的3D動畫和資源充足的3D動畫,視覺上可以相差很遠。反而2D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風格,畫面上較難作出比較,所以我們選了以2D呈現。」

去歐洲一趟 找管弦樂團配樂

今次《大偵探福爾摩斯》電影還作出了兩項特別的嘗試,鄒導說電影中的小朋友角色真的由小朋友來配音,「通常看動畫,小朋友角色都是大人扮小朋友聲演,我們今次想原汁原味,所以找來一班小朋友配音。另外,我們在電影的音樂製作上也花了很多資源,很少港產片會找一個管弦樂團為電影配樂,而我們就去歐洲一趟,找了一個樂團為電影配樂。」如此有誠意,會增加你的入場意慾嗎?

小說原作者厲河選《逃獄大追捕》改編成電影,因為有較豐富的角色與劇情。

《大偵探福爾摩斯》已推出40多本小說,並有漫畫版。

這個招牌手勢,幾乎是每套查案動畫都必有的場面。

小說陸續繙譯成不同語言版本,例如英語、印度語和日語等。

小說版早已推出公仔和文具等相關產品。

導演袁建滔(左)和鄒榮肇會為電影加入原創劇情,為角色補完並加入動作場面。

記者:馬子聰
攝影:蕭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