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馬關係從來「剪不斷,理還亂」,路透社昨日揭發馬來西亞去年起禁止海砂出口,以往依賴大馬海砂的新加坡,填海大計或因而受挫。據報大馬首相馬哈蒂爾有此決定,原因之一是不滿國土用作鄰國國土擴張。
路透社引述兩名大馬高官指,馬哈蒂爾去年5月上台後,下令同年10月3日起全面禁止海砂出口,因他不滿大馬土地被「富貴鄰居」新加坡用作增加土地,同時認為有大馬貪官從海砂貿易中得益;而吉隆坡不公佈禁令,皆因擔心引發外交風波。消息又指,馬哈蒂爾亦收緊了河砂的出口限制。海砂常用於填海,河砂則是建築物料如水泥的主要元素。
聲稱打擊砂礫走私
馬哈蒂爾的新聞秘書恩迪沙兹里證實禁令去年生效,但指大馬政府無意阻礙新加坡填海,只為打擊砂礫走私。新加坡監督砂礫入口的國家發展部未直接回應大馬禁令,但指星洲從多國買入砂礫,以確保供應彈性,又指政府一直鼓勵業界減少對砂礫的倚賴。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就指當地大型填海兼建築項目、建成後將是全球最大貨櫃碼頭的大士港,工程跟得上進度。
然而,路透社引述兩名參與新加坡沙礫入口的商人指,目前砂礫數量越趨稀少,新加坡最遠要從印度買貨,令成本增加。但他們補充,新加坡近年一直有囤積砂礫,存貨可作緩衝,令業界不會即時缺貨。印尼2007年禁止向新加坡出口砂礫,一度令星洲陷入缺砂危機,建築工程幾乎停滯,新加坡自此囤貨。
大馬是新加坡入口砂礫的最大來源地,根據從各國海關蒐集數據的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資料庫,新加坡去年花上3.47億美元(27.1億港元)從大馬購入5,900萬公噸砂礫,佔新加坡全年入口砂礫總數97%,亦是大馬砂礫全球銷量的95%,但數據未把砂礫分類。砂礫並無國際價格指標,因此難以估算大馬禁令的經濟影響。
馬哈蒂爾對星強硬
星馬曾同受英屬馬來亞統治,各自獨立,常因領土主權及資源分配例如水等問題爭執。馬哈蒂爾對星洲立場強硬,他在1990年代首次拜相時,就已發佈過類似的海砂禁令,今次上台後亦繼續批評經濟比大馬繁榮的新加坡,一直以1920年代的超低價向大馬柔佛州買水。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