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港已不能與新加坡相提並論

學者:港已不能與新加坡相提並論

【本報訊】曾於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從事研究、並著書《雙城對倒—新加坡模式與香港未來》的學者鄺健銘(圖)斷言,香港已不能與新加坡相提並論。他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近年赴新加坡進修,他指出,兩地定位大不同,決定了未來命運。當梁振英任特首期間,期望香港成為萬能插蘇;同時,李顯龍已將新加坡比作舢舨。

萬能插蘇 vs 舢舨

鄺續稱,「所謂舢舨,代表向世界不同的地方自由活動、建立聯繫。但萬能插蘇只能被動地依賴一方,無權決定方向、跟誰做連結。如再覺得香港可以同新加坡相提並論的話,其實是香港人的一種自大!」

他指出,「香港的優勢同時是弱點的來源。」本港地理位置鄰近內地、中文程度高、股市交投量均勝於新加坡,「但中國因素是致命傷,因為全球化經濟體系年代,國家競爭力十分視乎全球連結的廣度及深度。」而本港競爭力下滑早在《逃犯條例》風波前已出現。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年初出席該國開埠200周年紀念活動時,強調英殖管治帶來繁榮發展。鄺健銘指出,新加坡早在建國總理李光耀時代,已保留英治痕迹,向西方國家示好,方便新興小國吸納西方資金、人才、技術等。另一邊廂,自習近平上台後,強調中國夢及國家安全,卻忌諱外國勢力。「新加坡重視世界連結;但香港明顯冇可能講英殖話題,世界只得中國,絕對影響世界聯繫及競爭力。」

鄺健銘指,此刻香港被視為獨立於中國的地方,所以仍然享有世界連結利益,「但當香港處於國際與中國的磨心位置,屆時與新加坡競爭力相比不能同日而語。」加上,新加坡與美國關係好,經濟穩健,商人自然會轉移陣地。他補充,新加坡政府早年的減稅措施,及補貼外資公司,均令該國成為孵化場。「雖然有假新聞法等限制,但其優勢建立在中國不懂管理香港的錯誤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