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沙龍】好時代vs壞時代 誰偷走了我們的單車? - 鄭天儀

【藝文沙龍】好時代vs壞時代 誰偷走了我們的單車? - 鄭天儀

【藝文沙龍】
一個好時代,壞人依舊會做壞事;但處身一個壞時代,好人也做不出甚麼好事來,說不定還會做起壞事……
這是我看1947年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經典電影《偷單車的人》(港譯《單車竊賊》)的深刻體會。故事背景是二戰後百廢待興的羅馬,男主角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貼街招的工作,不料第一天上班便被人偷了他的搵食工具單車,屢尋不果惟有偷別人的單車卻被逮獲。Para Site最新展覽《偷單車的人》嘗試將相關視角延伸至當下「共享單車」滿街的中國,探討勞工、科技、生活和資本主義等等概念,在越來越複雜和詭譎的體制中,偷盜與分享之間那條微小的界線,對社會有甚麼啟示?

「將兩個相隔七十年的單車意象重叠,一個稀缺,一個過剩,然而人的困境卻還留在原地。時代變遷到了今天,誰是偷單車的人?」策展人張涵露叩問。

對於科技我們又愛又恨,一邊享受3D打印的方便,卻又面對被AI偷了工作?《偷單車的人》展示十六組藝術單位的作品,各自反映社會勞動階層的現況,甚至藝術家本身的生態,試圖「將藝術/勞動透明化」。

最為人熟悉的應該是香港藝術家程展緯二○○七年已開始進行的《椅子運動》。程展緯喜歡透過社交媒體作為替基層發聲平台,他也一直為需要長期站立的勞動者爭取符合基本人權的工作條件,包括椅子。是次展覽有一塊寫滿了他抗爭時間線的展板,還有他在運動裏曾用過的椅子。

抗爭變成日常 「自由西」tee為記

《家務3》中,藝術家曾家偉試圖清潔一台舊式電視機內部,手受到空間的阻礙而重複着動作,影射出機器與人的身體、數碼與手工之間有待和解的關係;藝術家繆佳欣的工作室是一家擁有一百個好評的按摩店,她為客人提供免費按摩服務,交換顧客的一張近身照,和向Google遞交點評;黃潔宜質疑「伊朗聲稱以色列偷了他們的雲」的可能性,天氣是否有國籍歸屬?

最有趣的是《門外的送餐電單車》,謝藍天每天會叫外賣,送餐員被「編排」在展期內的每個工作日到會展送餐,定時穿過展廳,完成他/她的工作。

在展廳最後部份,有一間窗戶被打開的房間。房間由「香港藝術家工會」主理,展示了近年藝術工作者在抗爭時創作的物件,由自製的「自由西」tee、徽章、抗爭用道具、素描甚至VR短片,是實實在在的抗爭紀錄。

Para Site也曾響應罷工一天,策展人張涵露笑言也曾為此感到緊張,「正好碰到了社會事件,展覽停工了一天。對我而言,藝術家罷工也頗令人震撼的。但我贊同藝術學者及作家楊陽以公開信回應藝術界罷工時所寫,『抗爭與藝術,兩者必須同行』。」

香港藝術家工會發起人之一的黃嘉瀛(KY)解釋 :「這部份原是展出香港藝術家工作日常,例如要邊打工邊創作;但整個六月藝術家們的日常就是抗爭、遊行、罷工,我們於是就將整個策展方向扭轉為藝術家抗爭的日常。」

《單車竊賊》是意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的經典代表作。故事講述世界艱難,主角好不容易找到貼街招的工作卻被偷單車,於是他無奈偷別人的車而被捕。

《應急》是一個買like神器,藝術家Dries Depoorter作品向來帶黑色幽默,他在網紅當道的時代創作這台買like機,投入10元硬幣就可以買到IG的100個like,探討後現代的虛榮。

香港藝術家工會發起人黃嘉瀛說,原本打算展出香港藝術家工作日常,但整個6月藝術家的日常就是抗爭、遊行、罷工。

不少藝術家都遇過被拖糧、被要求廉價接job,展覽以卡紙宣告:「No one works for free(世上沒人是免費工作)」請剝削者收皮。

憂言論自由 自我審查害怕踩線

黃嘉瀛回憶,二○一六年成立的「香港藝術家工會」本來是一個聯誼組織,後來不斷有藝術從業員透過工會尋求被拖糧、法律諮詢、勞資糾紛和二創版權問題的協助,於是工會就找義務律師、跟院校合作辦講座,灌輸藝術系畢業生勞工權益免墮勞工陷阱。慢慢,這個地下組織再自發探討自身在社會運動裏的定位,變成一股社會力量,現時已有會員四百人,活躍行動者約三十人。

「尤其近五年,香港在藝術方面的自我審查十分嚴重,令藝術家很擔憂香港的言論自由,特別見到中國把創作BL(Boys' Love)同人小說的作者監禁十年;藝術家巴丟草在港的展覽被威脅撤展;大館拒絕向流亡作家馬建提供場地舉辦講座等,大家都害怕不知自己會否踩線。」

黃嘉瀛續強調,藝術家也越來越關注藝術與藝術市場間的資本邏輯,在與機構合作時也特別小心,關注「dirty money」讓自己留下污點。她舉例,Para Site今年三月展出《百物曲》時,原本得到包括G4S International Logistics的支持,後來引起藝術家們的注意,經過一輪搜證,發現G4S International Logistics屬G4S集團旗下,該集團在外國牽涉將外勞送往監獄、毆打和歧視拘留所的囚犯、在人滿為患的監獄虐待兒童等等指控。展覽開幕後,Para Site決定終止與G4S的合作,並移除牆上的G4S字樣以及展覽和目錄當中的G4S印刷標識,並向四十九位參展藝術家道歉。

其實,藝術世界長期反映着一種資本削剝、貧富懸殊的社會縮影,不對稱現象依然普遍存在於各藝術機構當中,在這種生命和政治條件破敗不堪的環境中,藝術家如何自處?

例如當代藝術家和其他數碼勞工一樣,工作不穩定、自我剝削、24/7持續「在場」或「在線」工作。「開滴滴維持生計的藝術家」就是這樣一個既要在生產中兼備藝術的自主性、模糊性及批判性,又要參與更大的社會經濟運作系統以活下去的矛盾體。

與誰共享經濟? 貧富懸殊階級分化

有趣的是,策展人張涵露在藝術生態裏也是一名Slash式的勞動者。「不只是香港,很多地方當策展人並不能作為全職的,我本身也要透過寫作、接繙譯、編輯等等工作才夠餬口。」

張涵露特別引述了程展緯分享卡爾維諾的短篇小說《黑羊》,故事描繪了一座小偷之城,市民通過每晚盜竊鄰居家財物來為生。直到來了一位「誠實的人」;他不願偷破壞了整個生態:有人繼續偷,有人關起大門累積財富,還僱用別人幫他去偷,最終這個城邦貧富懸殊階級分化,並建立了治安系統。

「共享經濟」與誰共享?誰偷走了我們的單車?留下了關於小偷真實身份的懸念。真正的「賊」又是否另有其人?這個展覽有太多訊息,值得我們思考。

《椅子運動》是程展緯一直推展的長期項目,為需要長期站立的勞動者爭取有凳坐的基本工作環境,整個運動由下而上,發揚基層互助精神,連「民間特首」劉德華和程展緯本尊都出場支持。

偷單車的人聯展

日期:即日至9月1日
時間:12:00-19:00
地點:鰂魚涌英皇道677號榮華工業大廈22樓Para Site

採訪:鄭天儀
攝影:劉永發(部份圖片由Para Site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