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興集團(6811)今年加入餐飲股大家庭,適逢本地三大餐飲股相繼派發成績表,相比之下業績高下立見。翠華(1314)可以「慘敗」形容,不但中港兩地收入齊跌,純利更瀉逾九成,每做100元生意僅賺3毫子;大家樂(341)則超越過去業績穩步上揚的對手大快活(052),成為餐飲股大贏家,惟香港收入卻廿年來首次倒退。
記者:邱曉欣
翠華是四間公司中唯一一間整體收入錄得跌幅。截至3月底止全年,分店數目增13間至83間,整體收入反跌2.9%錄17.87億元,香港及內地收入分別跌3.1%及1.8%,加上員工成本及其他營運開支上升,令純利瀉逾九成,純利率只有0.3%,即每做100元生意只有3毫子利潤,營運狀況不甚樂觀。
翠華收100元賺3毫
事實上,翠華業績大幅倒退的其一原因,為開拓新餐廳的營運成本增加,連同滙兌虧損擴大,導致其他營運開支按年升21.1%。對比同樣打多品牌策略的太興,翠華起步明顯較慢。太興目前共經營9個品牌,包括中菜品牌「漁牧」、敏華冰廳、越南牛肉粉品牌「錦麗」等,早於2012年亦已收購港人熟悉的台灣料理品牌「茶木」;相反,翠華至2018財年起才急起直追,短短兩年間進取增加6個副線品牌,包括烘焙品牌「BEAT Bakery」、主打日式快餐市場的「廿一堂」等,惟大多屬自家研發,投資期需時。
雖然太興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全年純利按年大升1.64倍,但其實主要源於去年出售物業錄得1.63億元的一次性收益,故大家樂才是年度大贏家,其全年純利按年升28.9%至5.9億元,超越直接競爭對手大快活,後者純利則倒退16.7%。
惟值得留意,大家樂香港收入增長步代近年逐漸放慢,全年按年微跌0.1%。首席執行官羅德承在業績會上坦言,香港餐飲業競爭激烈,但去年本港外出用膳市場達1,200億元,對餐飲業前景有信心,並重申有信心今年本港新增20至30間分店。
反觀大快活香港收入仍有增長,惟礙於租金及員工薪金上漲,純利按年下跌。雖然人力成本上升,但大快活行政總裁陳志成預期,員工仍會獲「加人工」,租金亦會持續上升,不諱言來年會加價1%至2%。
正榮金融業務部副總裁郭家耀表示,綜觀四隻餐飲股,只有大家樂業績為市場帶來驚喜,公司過去跑輸大快活一段時間,但因後者業績出乎意料遜色,故大家樂較值得追入。事實上,大家樂股價今年迄今已累升22.5%,由5月低位19元升至近23元;翠華業績未走出低潮,待新品牌有成績「再追入都未遲」,其股價今年迄今跌近一成,已成為毫子股,市值不足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