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暫時停火 - 左丁山

貿易戰暫時停火 - 左丁山

可說萬眾期待的習特會在6月29日星期六上午10時半(香港時間)於大阪舉行,持續了80分鐘,會後雙方各自宣佈會談結果。最重要的一點是中美雙方同意再談判「貿易協議」,即是說,自去年4月至今年5月10日共舉行了11輪談判,了無結果,形成僵局之後,第12輪談判將再擇日舉行。對金融市場而言,中美雙方有談判勝於不談判,但要談到第幾輪才可簽訂貿易協議,相信習特兩人也沒法肯定。

中美貿易談判,不止是為了國家經濟利益,同時也是為了維護不同的政治制度和市場價值。中方是一言堂,對外統一口徑,所有國企民企不得違反中共中央制訂的方針和原則,國企民企即使在貿易談判過程中受到若干損害,不得哼半句。中方談判代表一字排開,以黨主席的指示為最高談判原則。

美方主動出擊出招,但特朗普的談判代表,常互相爭辯,意見不一,特朗普發指示,時刻變卦,令美國企業(全部是民企)無所適從,美國民企不是聽白宮話、跟白宮走的企業,會隨時公開抗議或入稟法院控告商務部(如聯邦快遞),再加上特朗普的注意力逐漸轉往2020的總統競選,與中國談判可能隨時變成拉票工具,視乎他的民意調查結果而定,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的談判原則與要求會隨時變動,令中方難以捉摸。

於是乎,這場中美貿易談判大有可能在2020年11月美國大選投票前後才會有結果。如特朗普明年明顯拋離民主黨對手,他會在獲選連任後向中國「加辣」,如他的民望低落,沒有必勝把握,便會盡早與中國達成協議,以爭取選票。

目前中美貿易戰停火,等待下一輪和談,表面上美國應允解除美國公司與華為交易的禁令,是一大讓步,其實習特兩人見面之前,美國公司已恢復供應零件給華為,不聽美國政府命令。再者,據美聯社報道,特朗普明言,目前仍不願意把華為從抵制黑名單中移除,華為問題如何處理是整個談判的一個主要部份。美國表面上讓步,給習近平面子,中方有了下台階,便立即答允恢復談判,以後的主動權仍在經常不按理出牌的特朗普手中。

習近平出席G20會議之前,先到平壤訪問,拿金正恩為中美談判籌碼,特朗普拆招,先給金正恩一封友情信,然後與習拜拜之後,突發推特邀請金正恩到三八綫見面握手,結果演變成一次金特短聚,特朗普成為第一個美國總統踏足北韓,創造歷史,部份抵銷了習近平訪問平壤的影響力,這位老棍非常難纏,中美貿易談判路途並不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