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美休戰重啟談判,但能否達終極協議仍難估計,受環境政經不明朗及投資擴充越趨審慎影響,金管局公佈的5月份本港貸款總額錄得零增長。綜合多間銀行界消息說,首五個月本地銀團貸款及企業融資新增總量亦按年下跌,過去兩年積極參與內地企業走出去的中資行所受影響尤為明顯,有中資大行稱首五個月貸款總量便降逾一成,惟本地大行受惠融資活動「歸邊」表現穩健,業界寄望下半年美聯儲若落實減息或有助重拾借貸需要。
記者:劉美儀 黃珮琳
因上半年大型融資宗數減少,銀行指僧多粥少「唔夠嘢做」競爭下,一些地產項目再融資及非一線企業借貸,息差相應收窄;不過,頂級藍籌水源充足,加上近年多了轉向債市集資減少倚賴銀團,故息率價格仍然「硬淨」,再跌空間有限。
5月貸款零增長 年內最弱
有業界以剛完成的中環國金中心100億元無抵押項目再融資為例,5年期貸款息率連費用為港元拆息加95點子,較對上一次同年期融資,息差加125至135點子收窄約30至35點子。但今年首季新鴻基地產(016)的5年期200億元一般營運借貸,息率便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0點子至75點子。
至於剛斥資129.2億元投得啟德地皮的華潤置地(1109)及保利置業(119),據悉暫時未考慮籌組過渡性融資,會先用內部資金支付地皮定金。
金管局上周公佈5月份貨幣數據,本港貸款餘額無變動,年率化計為零增長(年初至5月則增加7.4%),是今年以來表現最弱月份。
金管局發言人回覆本報說,本港銀行貸款增長會繼續受到全球經濟及貿易環境等多項不確定因素影響,未來走勢仍待觀察。
發言人指5月份銀行客戶集資活動減少,貿易融資貸款雖回復3.8%增長,但在香港境外使用及在港使用的貸款均微跌0.2%。
東亞銀行(023)總經理兼企業銀行主管徐振文表示,中美貿易戰反覆不定,外圍環境欠明朗,企業投資擴展採觀望態度,銀團融資及企業借貸難免受影響,至於按年計業務量具體變化,他說視乎各銀行客群對象及借貸胃納而定。因整體信貸環境放慢,上半年市場籌組的融資宗數確實減少,「Deals(交易)少咗自然反映在貸款息差上稍為偏緊」。
冀聯儲減息 重拾借貸需要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亦指出,過往兩年本地銀團貸款相當活躍,很多中資企業走出去參與大型項目投資有關,銀團貸款及發債集資自然相應增長;自去年下旬貿易戰開火至今年5月打響第二炮,「收緊褲頭」下前景評估轉差,不少海外項目叫停,內企走出去亦審批困難,故今年上半年本港銀團融資及企業貸款「細咗係反映相關現象」。
市場預期美聯儲7月減息,他說若下半年美國落實減息甚或減幅半厘,原先等減息明朗後才籌資的企業,或趁降息利好借款會恢復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