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垃圾分類史上最嚴 違例回收商釘牌罰56萬

滬垃圾分類史上最嚴 
違例回收商釘牌罰56萬

上海步入垃圾分類的「強制時代」!當地昨起實施強制垃圾分類,個人沒有遵守分類規定的話,最高罰款是200元人民幣(下同,約227港元),企業最高罰款5萬元(約5.6萬港元)。雖然當地此前已有相關法例,但效果不彰,新例實現範圍則涵蓋全區域、全對象,堪稱執法無死角,同時加大懲處力度,被外界稱為「史上最嚴」。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辦活動,加強宣傳垃圾分類。

昨正式實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規定,生活垃圾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乾垃圾等分四大類;餐飲業者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即棄餐具,酒店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日用品。

「乾」或「濕」惹疑惑

《條例》規定,個人或單位未按規定分類垃圾,個人可被罰款50元(約56港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單位最高可被罰款5萬元(約5.6萬港元)。對生活垃圾收運單位等違規者,最高可罰款50萬元(約56萬港元),甚至吊銷服務許可證。隨着上海率先實施,北京在內45個重點城市,也被要求在明年底,基本建成分類系統。

為適應這套複雜且嚴格的垃圾分類,上海不少社區已一早已設分類回收垃圾箱,雖則如此,仍有不少市民對垃圾分類充滿疑問,例如使用過的糭葉理應當濕垃圾,最後官方定調為乾垃圾;吃剩雞骨頭是濕垃圾,煮過的牛、豬骨被分到乾垃圾,因後者不適合當廚餘作堆肥。

城管昨日巡查時,發現靜安區有酒店垃圾分類有問題,開出首張責令整改通知書。松江區有早餐店不聽勸告,將餐巾紙丟入廚餘垃圾中,被罰款50元。網購平台天貓公佈數據,內地上月「分類垃圾桶」關鍵詞搜索量同期增長3000%以上,銷售額同期增長500%以上。2000年,內地開始進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上海、北京、廣州等為試點城市,因非強制性,十多年來居民依然經常隨便亂丟垃圾。
《新京報》